欢迎关注徐州文联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文艺要闻

彭城画派——徐州城市文化名片

发布时间:2021-11-16
内容作者:徐州市文联理论研究室张瑾

“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北流,结束了黄河流经徐州727年的‘惊魂史’,‘河患’终结,经济复苏,百姓乐业,为徐州书画艺术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于上世纪初徐州涌现的艺术家群体,徐州文史学者田秉锷解释说。

1.jpg

民国23年(1934)《东方杂志》徐州云龙山风景。

 

徐州近现代书画家辈出,使徐州成为研究中国美术史不可忽略的一个地方。2012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徐州籍在京文艺界知名人士联谊会上,180多名与会者为徐州文艺发展出谋划策,以提升徐州文化影响力为目标的“彭城画派”培树工作自此起步。

田秉锷在《彭城画派》一书中指出:1905年“铜山书画研究会”的成立,24名成员集体亮相,这是“彭城画派”第一次昭示世人,1920年“欧亚艺术研究会”成立,“铜山书画研究会”的成员多数参与其间,这标志着“彭城画派”的视野扩大和理念更新,中西观照似乎正在成为他们“艺术信仰”。

1.jpg

1905年“铜山书画研究会”的成立。

 

从2013年起,“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画派’书画作品展”启动国内外巡展,将汉文化与书画联接,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余场活动;在文献研究和梳理方面,于2014年启动《徐州美术史》编撰工作,明年即将出版;2014年成立的彭城画派研究会,把研究工作推向深入。

在2020年“彭城画派”发展论坛上,彭城画派研究会会长张爱军表示,“彭城画派”的培树工作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各个艺术家的全力参与,是不会达到现在的影响力的,目前的工作正在爬坡阶段,下一步的发展还要继续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总结好理论,继承好传统,培育好新人,把“彭城画派”打造成为地方画派的典范。

1.jpg

2020年12月在徐州举行的“彭城画派”发展论坛。

 

徐州文脉深厚、风雅沿习,徐州围绕建设区域文化中心目标,大力培树打造“彭城画派”品牌,9年来,已经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徐州书画现象:2013年获得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创新项目成果二等奖,2016年获得江苏省委宣传部的外宣成果奖,2018年“符号江苏”文化丛书《彭城画派》出版。

1.jpg

2018年6月在台北举行的“汉风墨韵——徐州美术的历史与今天暨‘彭城画派’”作品展。

 

培树“彭城画派”的模式推动了中国新画派模式的形成,其各项展览和交流活动推动了徐州的国际化,提升了徐州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徐州籍书画家喻继高、张立辰等艺术馆相继建设,也推动了徐州美术创作的繁荣和人才的涌现。

今年的6月18日,全国12家画派的名家聚集徐州,在“丹青画卷颂党史·奋进征程谱新篇”中国当代画派发展学术交流会上,共谋中国当代画派繁荣发展路径。

1.jpg

2021年6月在徐州举行的“丹青画卷颂党史·奋进征程谱新篇”中国当代画派发展学术交流会。

 

1.jpg

江苏省美协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说:“徐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名家辈出,徐州现在发展得非常好,它成了这个地域非常重要的标志性的城市。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建设,徐州来做这样一个画派的打造,这座城市有资格,我们也有信心。”徐州市文联理论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