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形胜,有汉王拔剑泉,我多次去拔剑泉小游揽胜。
拔剑泉似枚玉珠镶嵌在汉王镇丁塘山下,这里山峦叠翠,村庄白墙黛瓦,青绿漫岗,泉水叮咚。泉得“拔剑泉”名,明洪武徐州知州杨节仲《徐州拔剑泉祷雨有感碑》有段话记载:“世传汉高帝入彭城垒此,为楚所困,时旱涸,士卒乏水,帝以剑插地,拔即泉涌出,故以是名”。
老乡说下大雨拔剑泉不外溢,天干旱拔剑泉不枯水,泉为当地一年四季小龙湫,干旱祈求拔剑泉,祷告后泉水丰涌润泽田亩,也称“丁塘异泉”。
喷洒拔剑泉水浇花圃和果蔬,汉王镇浇灌出个远近闻名玫瑰之乡、瓜果之乡。去当地农家乐,老乡向你推荐地锅鸡、石岗老鹅、大锅炖、红烧泥鳅、藤花饼等,会告诉你炖烧用的泉水,就连吃碗拉面也是泉水羊汤面。汉王名人张竹坡,当地人说他从小喝拔剑泉水聪颖,日后成就张竹坡点评《金瓶梅》为第一奇书。在拔剑泉不远处有张家故宅和园,园内小桥流水,假山楼阁,亭廊水榭,移步换景。拔剑泉连同月亮湾和纳帕溪谷生态园、葡萄园、北望风车花海,名副其实徐州城市后花园。
徐州环城皆山起伏多泉,古有七十二泉之称,其中三眼同名拔剑泉,一眼在城南三十里湖山,一眼在城东北二郎山,一眼在汉王镇丁塘山。汉王拔剑泉居三泉之首,泉眼昼夜不停每天涌水两千多立方流入小潭湖,非那二眼泉可比。汉王拔剑泉自古享有盛名,历代在泉边勒石记述,并多有文人墨客来拔剑泉吟诗赋词。
清乾隆三十三年,徐州知府邵大业游览此地题诗《拔剑泉》:“策马来寻拔剑泉,汉王遗迹尚森然,一泓暗泄碧峰外,百丈晴拖绿树边,溜响消残龙战气,芒寒微动灞陵烟,鸿沟寂寞乌江冷,不信清流此地偏”。清知府邵大业观泉作诗怀古,抒发他策马来寻拔剑泉的丝丝情愫。
中午在汉王街小馆子用餐,上菜前与邻桌一当地文化模样师者聊汉王拔剑泉。
师者娓娓道来,为我们话说拔剑泉。
秦朝末年,各路英豪揭竿而起推翻秦皇暴政,当时项羽势力强大,以西楚霸王身份主持分封十八国诸侯,项羽违背先入咸阳者为王承诺,为防刘邦取天下,分封其汉王居偏隅巴蜀之地,自己分封于彭城,占尽广阔富饶土地。刘项均有问鼎天下之心,公元前205年春,拉开楚汉相争序幕,在徐州第一次正面交锋,爆发了历史上著名项羽以少胜多打败刘邦的彭城之战。刘邦利用各地诸侯因分利不均蓄谋反叛项羽的愤懑,暗度陈仓出三秦,以项羽杀楚怀王为由,纠合五国诸侯发兵问罪项羽,齐相田荣则从东部反楚。刘邦乘项羽率军北上攻打齐国之机,统领五十六万汉军,一路东杀,所向披靡,占领楚国都彭城,项羽危在旦夕。
项羽不愧生为人中杰,虽腹背受敌,但处危不惊,迷惑刘邦佯作继续攻齐不撤军,暗中却抽调三万精骑兵将,连夜长途奔驰杀回彭城,果断指挥,英勇无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机动突袭比己多数十倍汉军,一举夺回国都彭城。
相传项羽的三万精骑乘夜色掩护,从侧翼隐蔽迂回包抄刘邦后方驻扎萧县营地,拂晓发动闪电战,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刘邦轻敌麻痹,楚军以一当十,冲进汉军大营,挥刀砍杀的汉军上下措手不及大乱溃败,死伤无数,项羽速战仅半天功夫瓦解汉军。刘邦取彭城得而复失,而且老父妻子被俘。刘邦被楚军追杀到汉王丁塘山下,人困马乏,数日不得水喝饥渴难忍,他举剑对天长叹道:"老天爷啊,如容我刘邦在,水从石中出来吧!"说罢把宝剑往地下猛劲一戳,剑入石三尺,拔剑一刹那,水真的从石缝中涌出来,坐骑也刨眼“马扒泉”。刘邦有水喘息,且战且向南退。项羽骑兵紧追驱赶,汉军丢盔卸甲狼狈不堪,遇河溺水自相残杀,淹死十万之众。在楚军追杀的关键时刻,突然狂风大作,黄沙遮天迷途,彻底击败汉军功亏一篑,刘邦仅带十余骑逃回河南荥阳。刘邦重新积蓄力量东山再起,日后项羽落得霸王别姬乌江自刎,从而有清知府大人“鸿沟寂寞乌江冷”感叹诗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占领南京总统府,毛泽东赋诗七律,以史为鉴告诫勿步项羽后尘,“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硝烟散尽,楚汉相争彭城之战留下汉王拔剑泉遗迹,后人说拔剑泉是神泉,天意不灭刘,四海一统归刘家,并在汉王拔剑泉不远处建汉高祖帝庙以兹纪念。
师者如导游讲解拔剑泉,我们洗耳恭听,双手捧杯向他敬酒。
拔剑泉石围栏外小潭湖凸立块题字石碑,碑面残破,X裂纹横贯石头。朋友看后吐槽说:“汉王镇多山能缺好石头吗?为什么不找块好石立碑,老百姓房基砌石哪块都比这石平整。”师者听后莞尔一笑,告诉我们:“兄弟有所不知,这块石是试剑石,为试剑击伤所致,原石在汉高祖帝庙内,后人置试剑石于拔剑泉小潭湖中。”让我们回去查阅宋代苏辙《彭城汉高祖庙试剑石铭》看看,就会知道这块残石有不一般的说法。
北宋熙宁十年,苏轼出任徐州太守时,偕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胞弟苏辙,出城巡游汉王拔剑泉,文豪二苏入汉高祖帝庙,院内有立石,听上年岁老乡讲解石头,苏辙听后观石有感,为石作铭记:“汉高皇帝庙有石,高三尺六寸,中裂如破竹,不尽者寸。父曰:此帝之试剑石也。”原来残石是刘邦试剑痕迹。刘邦之剑可劈石,石头不是那丁寸相连就断裂开了。苏辙铭记后文大意是说,刘邦斩蛇起义,呼唤各路英豪奔赴疆场,灭秦亡楚兴汉,壮举可歌。刘邦处穷途末路时,一定先在石上试剑,然后剑戳地出泉水,拔剑泉与试剑石相生在汉王镇丁塘山。有残石可证,刘邦那柄利剑非同一般,不然宝剑戳地岂能捅出泉水。
汉王拔剑泉涌出的泉水,汩入偌大清澈小潭湖,泉水从潭湖溢出流入玉带河。玉带河是条彩色练带,一头连着拔剑泉,一头手牵云龙湖,河水日夜流淌不息,云龙湖追溯源头,汉王拔剑泉是其发源之地。
宋时徐州太守苏轼钟情于云龙湖,传说苏轼曾带领百姓开凿玉带河,引导汉王拔剑泉水源源不断流进云龙湖,滋润湖光山色。云龙湖波光粼粼,碧波荡漾,“堤边尽是垂杨柳,不比杭州少一湖”,站在湖畔欣赏青山碧水和鸥鸟翱翔,若问云龙湖哪得清如许,唯有汉王拔剑泉活水南边来。
漫步汉王拔剑泉边,草木相依,花喜鹊唧喳,四周绿树环绕,花苑五彩争艳,小潭湖清澈见底,野鸭拨掌浮游,潭湖中琉瓦翘角亭玲珑,潭湖西边小巧马鞍桥为玉带河第一桥。
在拔剑泉不远处,高大梧桐树绿荫下,玉带河上水车转动哗哗翻水,水从高处落下,风吹凉丝丝水雾如轻纱拂面,去河边双手捧起泉水洗脸,尽去浮尘铅华,顿时感到精神清爽。
从汉王镇大街经过古朴石牌坊走向拔剑泉,说话谈笑缓行,呼吸着清新空气,宛如走入水彩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