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徐州文联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文艺热评

文艺视角下的徐州 | 杨刚良:《圣泉清冽雪芽香》下

发布时间:2020-7-7
内容作者:

 03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人倡导“南茶北引”。青岛1957年开始茶苗移植,但是很不顺,当年所植茶苗竟然无一成活。后经多年探索,才使茶在北方落地,青岛遂为南茶北引成功范例。

徐州的“北引”也是成功的,但一直不温不火,终究没有形成规模,市场上徐州茶的影子若隐若现,谈不上有什么名气和影响。
2008年张迪海要种茶时,新沂马陵山林场的茶园,已因改制分给了个人。分到茶园的林场工人,见种茶无利可图,就把茶树给刨了。幸而还剩两亩多没刨,成为北引仅存的“硕果”。在整个南茶北引格局中,这点“成绩”似可忽略不计。
张迪海望着仅存的两亩茶园,直怪自己没有早几年想着种茶。惋惜之余,恨不能把这残存的茶园揽在怀里,或者拿什么遮盖起来,免得被谁再给毁了。
张迪海二十多岁与茶结缘,先是卖茶叶,又开小茶社,再开大茶社。生意风生水起,数钱的时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钱挣得越多,这种感觉越明显。为了生意,他跑过数不清的茶场。卖茶的时候,总是跟人说,这是某地产的某种茶,这茶如何如何的好。有一天,他忽然意识到,卖了那么多名茶,竟没有一种是徐州的。原来,萦绕心头的缺憾在这儿!


家乡马陵山上有茶,但种植不上规模,市场没有份额,业界评比竞赛啥的,也几乎跟徐州茶没有关系。茶叶市场这么大,难道不该有徐州茶的身影、徐州茶的声音?
2009年春天,张迪海在马陵山种了200多亩茶,第二年又种200多亩。不料遇上严寒,冷到零下16度,张迪海的心也凉了大半截,500多亩茶苗几乎全冻死了。
两年的心血啊!想想种茶时受的那罪,白天忙活一天,晚上人家都走了,自己就睡在面包车里,听寒风呼啸,望星月冷寂……吃不好,睡不好,眼圈儿熬黑了,鬓发熬白了,满怀的希望,被这一场严寒几乎全部葬送。
幸好还有没冻死的,采了炒了,拿给领导和朋友品尝,人家却说:“你拿什么上的色,怎么这么绿?”
后来,张迪海就常据此自夸说:“我的茶,好得让人不敢相信。”
张迪海十年的种茶经验证明,徐州不仅能种茶,而且能种出好茶!
没有这十多年的经验积累,恐怕他也不敢来到吕梁就说这里可以有茶。

 

04


捧着圣泉水冲泡的雪芽,看着翠绿的叶、清亮的汤,以及汤面上薄薄的雾气,不忍喝,又不忍不喝。三泡后,叶依然鲜嫩,汤依然清亮,味道依然清香。喉吻清爽了,两颊微甘着,也神清气爽了许多。

你怎么想起要种茶,怎么想起要在马陵山种茶,怎么又想起要到这吕梁山区来种茶?
连续的发问大概让他犯了难,一时也没给我回答,只往我杯里续水。然后才说,他开始的想法很简单,觉得年纪渐渐大了,种几亩茶园,将来退休了,就去茶园“读书煮春茶”。真正做起来,想法就多了,说要改变人们的看法,要让徐州人不仅能喝上自己的好茶;还能拿来招待八方的客人;也可以作为伴手礼送给客人。这么大的徐州,怎么可能没有好茶待客,没有好的礼物赠人呢!
十年的努力,徐州果然有了被业界和市场认可的好茶。在茶场的展示厅里,琳琅的奖牌、证书令人目不暇接,拣几块说说:
江苏省第十六届、十七届“陆羽杯”名茶评比特等奖、一等奖;
江苏首届名茶博览会金奖;
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一等奖;
十六届全国绿博会金奖;
第三届、第四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
第五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金奖。
“国饮杯”是我国档次最高、最具权威的茶叶评比活动之一,连续三届获得特等奖,才有资格拿金奖,徐州茶拿到了。这个是最令张迪海引以为傲的。
至于为什么来吕梁种茶,他说是遇到了好机遇。在徐州的发展布局中,吕梁被定位为“后花园”。十余年的精心打造,吕梁已然山清水秀,勃勃生机显露,形象一天天靓丽,名气一天天响亮。在后花园的整体规划中,有个“茶旅小镇”的项目,他的茶园,便是这个小镇最初的基石。
关于茶旅小镇,采风组织者给我的《参观点位简介》是这样说的:

吕梁茶旅小镇以茶园观光、生态旅游为基础,结合吕梁风景区好山好水的生态基底,种植茶叶2000余亩。茶园遵循科学管理、有机种植,可为游客提供种植科普、茶园风光游览、茶叶采摘及加工体验、禅茶空间体验、品茶休闲、茶艺欣赏、茶文化传播以及茶叶茶产品销售、采摘体验等旅游服务,填补苏北茶园主题与茶文化旅游的空白,与吕梁风景区的发展亲密贴合,为徐州的旅游业增加亮点,繁荣徐州茶文化,让徐州人喝到自己家乡的茶。

圣泉
雪芽
去年种下的茶苗已经有了奉献——圣泉雪芽。今年栽下的茶苗,还用遮阳网盖着。我掀开一角,见茶苗是那样柔弱,比筷子还细,有的仅如火柴杆一样,粗壮是谈不上的。我怜惜它的弱小,也相信它生命力的强大。柔弱的枝条上,叶是细柔的,颜色是绿的——那种蕴含着强大生命力的绿。叶会一天天长大,枝会一天天粗壮。茶园也在长,目前规模已近千亩,茶旅小镇也在长,它的生长点,就在这细小、柔弱、蕴含着生命能量的芽尖上。
张迪海说,吕梁我是来对了,这里的地理环境好,三面环山,泉水汩汩不息,顺势流进下游的湖里。这一带,不仅是茶园,还是一大景观,看山、观水、赏石、品茶。一年四季有可看的,春夏看采茶、秋季看茶花,到了冬天,也可看雪覆茶园,一片洁白。茶场有小路通往建设中的园博园,明年园博会开幕时,就可用圣泉雪芽来待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