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徐州文联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文艺热评

文艺视角下的徐州 | 李凌:美丽乡村新图腾

发布时间:2020-7-10
内容作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伊庄与吕梁、房村毗邻,形成一个三角形,就像是我另外一个故乡,话说有因,我父辈的老家在吕梁,人至中年迁至房村一个叫郝湾的村庄。久远的记忆里,吕梁凤冠山山村的粗犷砾石垒砌的石屋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凤冠山旷野中的山洞成了我的童年乐园,那里的父老乡亲久违的亲情让我倍感亲切,血缘拉近了我和吕梁的距离。

1.jpg

我的家在房村,与伊庄仅隔一条故黄河,踩着滚烫的沙土,跨过一座小桥,漫过桥下延伸的河水,便进入了伊庄地界。这条故黄河经年累月地一路由西向东流向吕梁、伊庄、房村……沿着黄河故道,居住在故黄河畔的两村村民时有联姻的习俗,一个本家远房的嫂子就是伊庄烈庄村人,我小时候一起长大的伙伴嫁到了洪山村。横贯故黄河的两岸风光、风俗民情、劳动人民的淳朴,都是一样的品性和风情。区划后,吕梁和伊庄合二为一,历史的风雨敲打着这座古老的村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在镇机关上班时,常利用周末约三两好友骑摩托一路风驰电掣,掠过风吹稻田旷野的气息,穿过吕梁集市和村舍,来到凤冠山脚下,一气攀上了一座海拔1400多米的最高峰——钟山的山顶,心情畅快极了,傲然挺立,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豪情满怀的英雄。这里,何尝不是英雄的故土?

多年后,我来到了城里发展和居住,和它们有了疏远和隔膜,就像一个断代层,已经很久不再回头张望曾经的故乡。这几年,改造提升后的黄河故道,两岸风光无限,格桑花随风飘扬,故黄河的水清新如洗。从新城区一路鲜花到吕梁,坐在副驾,打开车窗,微眯双眼,呼吸着乡野田间的空气,微醉的感觉袭来,深深陶醉在故黄河两岸的风光里,我诧异于她的变化,一个村姑的华丽转身,真是现代版的灰姑娘。记得N年前,一个在县城工作的朋友临时紧急出差,情急之下,差我和一个朋友从房村骑着摩托车给在伊庄的家人送信,刚下过雨的石子路颠簸泥泞,朋友的摩托车后胎也给扎漏了气,二十多里的路程,直到晌午我们才折腾到他的家。

那年石榴花开红似火时,我独自一人来到坐落在吕梁湖东畔的马集村,漫山遍野的杏树上挂满了毛茸茸、青翠翠宛如鹅蛋大小的杏儿,眺望万亩宽阔平静的湖水,总觉得那湖,清亮得让人产生幻觉,以为不过是蓝天的倒置。赤脚踩着柔柔水草,从退潮的泥沙中,信手捉到几只小虾和蟹,我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上得岸来,沙土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些发烫,双脚深深埋在松软的泥土里,舒适而快意。穿过斑驳倒立的树影,看到一块青青的石板旁,一位村妇正在浣洗衣衫,这一抹浪漫的温馨,让我恍惚穿越到远古,走进了唐诗宋词,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乡村田园画卷,脱离尘俗、恬静舒适、清纯婉约。她用淳朴热切的眼神看着我,热情地和我打着招呼,直讓我去她家吃饭。我昂起头看天才知已到午时,湖畔粉墙黛瓦里已升起袅袅炊烟,瞬间,我闻到了麦秸的芳香和家的味道,那熟悉而又亲切,缥缈而又朦胧的景物,像一行行诗,像一首首词,像一篇篇赋,牵我魂,萦我梦,令我醉……

美好的事物总想着和朋友分享。麦黄杏熟时,我带着三位知友走进山村、走进田园画卷,更欲走进雕刻在灵魂深处的炊烟。穿过吕梁湖畔来到马集十里杏花村。十里杏花村早已名扬四海,这里的金太阳杏个大肉多汁甜,让人流连忘返;这里的沂蒙甜杏,有“小家碧玉”美称,玲珑剔透、酸甜可口;这里的牛心李子,名副其实,紫中透红,红中透酸,令人满嘴生津,馋涎欲滴。完成品尝和采摘的友们,走出杏花村时,虽然热得汗流浃背,却依然兴致勃勃,直嚷着让我带她们去“摸虾捉蟹、看村妇、赏炊烟”三部曲。第一部曲走得顺畅圆满,可往后就寸步难行了,因为滚滚红尘中再也难觅那浣衣的村妇和袅袅的炊烟了。深深地惆怅和感慨后,我才更加理解五百年前书生崔护在《题都城南庄》里滋生的思绪和怅然:“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带着满满的惆怅,我们又一路鲜花到倪园,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古村落,也是吕梁山风景区的核心村。一个做传统工艺手作的女友在这里租下一处院落,做女红、品香茗、扩民宿,然后,城里的友们三三两两光顾此地,体验完女红,再去吃当地的农家美食,逛逛倪园古村落,穿梭在古村里,一定要驻足、抬头、定睛、凝视,因为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盛传着故事和传说。尹家香油香满整个村庄,谁家的媳妇在烧鏊子烙馍,几个女友就打趣道,嫁一个倪园的汉子,拥有一个宽敞的院子,赏着油菜花,胜似世外桃源啊!平时斯文的几个女子“哈哈哈”狂野的笑声惊飞了门前两只恩爱的花喜鹊。

满脸的笑容,满心的灿烂,我们吃着打野鸡农家菜,赏油菜花、海棠花、牡丹花;观吕梁湖、白塔湖、悬水湖,山山水水皆是情。我成了伊庄和吕梁的义务宣传员和代言人。追古抚今,这里不仅是我父辈生活的地方,更有我心心念念的情结。如果要攀一门亲戚,我最愿认下这门亲,更愿意在此扎根常住。
伊庄震撼了我,在十里杏花村,我被大面积的粉色、白色的繁花惊艳倒了;在海棠湾,我醉心于这火红燃烧的海棠园;在油菜花海里,这遍野的浓黄和香艳沾染了裙摆;牡丹花开更富贵,你的招摇和妖媚,莫不是要俘获小女子的芳心?在吕梁集里、洪山村中、白塔湖畔,走进大自然,才知道世界真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农民,已不是我们过去印象中的风情旧貌,过去总被“再穷穷不过伊庄”的思维固化着,想当然以为是一片灰茫茫的穷乡僻壤,孰料到了地方才知道,一个人的思维定势是多么幼稚。如今的伊庄,已经成为过去式。这里的湖泊水之清澈,这里的青山多妩媚娇娆,这里的田野和一草一木如此丰腴青翠养眼,这里的村舍安然一隅,村民怡然自得安居乐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就在这里。

终于明白了,李德永、梁冠群、姜秀贞们的选择,我就不奇怪为什么在他们创造辉煌、经历过盛名之后还能携家带口再回归田野扎根这片热土,家国情怀也罢,心系热土也罢,乡恋情结也罢,至少他们的选择不是短暂的休养生息,不是一时的冲动归隐,而是认准了发展生态农业的这条出路,有思路才有出路,发展才是硬道理,付出才会有收获。今天的乡村农业经济发展需要这样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家打拼,需要一批有情怀的最基层官员的担当,需要老百姓最淳朴的对家园固有的守护。再看盛景山庄、红日庄园、茶旅小镇、海棠湾、牡丹园、杏花村等,已远非过去一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守着土地拙耕的时代操作,经过了风雨的洗礼之后,这里纯自然的田园风光,已成为了人们梦中的世外桃源,成为企业家的投资热土。今天的伊庄人,正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一曲曲地谱写着她的动听旋律,一笔笔地描绘着她更美更壮阔的画卷。

作者简介
李凌,江苏省作协会员、徐州市作协理事、副秘书长;铜山区作协主席。出版散文集《洗玉镯》、《独自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