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手不释卷读完李海年先生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大步流星》,强烈感受到澎湃热血在胸中激荡。它似一团火焰,点燃起青春激情;它似一股清流,滋润着干涸心田。这既是因为作品热情执著、坚定高昂、热烈欢快的基调,又得益于其结构严谨、写景叙事简洁、语言流畅朴实、人物言行描绘细腻传神。更得益于主人公唐海林那强烈的人生奋斗精神,当然,这精神中渗透着作者海年自己的情感力量和人格力量。海年本身就是一名转业军人,多年的部队生活锤炼他的意志、磨砺他的精神,转业后又历经生活考验,最终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他正是以战士的姿态来从事创作的,从而使全书充沛着军人精神,激荡着青春热血,贯注着昂扬向上的斗志。并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使读者深受感染,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他放下钢枪,拿起笔墨,不仅在讲坛上写尽风流,也在文坛上纵横驰骋,笔下生花,彰显其多方面才华。
唐海林是平凡的普通的一个人,但12年的军人生涯促使他血脉里流淌着英雄主义精神。而真正的英雄主议精神是存在于民族血脉中的民族气质,是民族魂的象征与沉淀,是个人价值与民族命运的同步实现与相融。唐海林深深明白“少年强则中国强”的道理,所以他把平凡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的一生、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由此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在平凡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唐海林使我们认识到真正的英雄,首先是凡人、平常的人,而大多数凡人身上都程度不同地潜藏英雄素质,民族意识,在特定的情势下,他们的英雄素质、民族精神就会被激发,其行为就闪射出英雄的光辉。当然,这种英雄不一定去堵枪眼、炸敌堡,他的基本内核是其精神境界的奋勇进取、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唐海林就是这样一位“凡人英雄”,他身上富有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
进取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特别值得发扬的时代精神。敢于开拓、敢于竞争、敢为天下先、认准目标锲而不舍、迎着困难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这是唐海林身上的基本精神。他刚转业时家庭贫困、奶奶去世、父亲残疾、母亲病重、孩子幼小,但生活重负没有压垮他,他不坐等安排,不安享转业金,而是外出打工,挑起家庭重担,是进取;由于技术精、能力强、态度好、创新多,被企业老板高薪挽留,他谢绝,而是去做一名“穷教师”,是进取;在教学岗位上他不断钻研,在困境中奋起,在艰难中向前,百折不挠,达到“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的程度,更是进取。
进取就是奋斗,没有奋斗就不会敬业,没有敬业就没有奉献。唐海林在教师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勒恳恳,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行行干得出色,取得优异成绩。他不墨守成规,敢于摈弃陈规陋习,锐意改革教学方法,他创造了“快乐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心情中接受知识;他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使学生的行为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他传授知识之前,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他既按教学规律办事,又在原有基础上创新,这既是敬业精神,也是科学精神。
他为了救学生,勇斗歹徒光荣负伤;他铁面无私,拒绝不合格亲属入伍;他无暇照顾自己的家庭,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心血、知识、才能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未来;他对工作有一种永不疲倦的热情,身上焕发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在他和同事们努力下,使自己学校成为全县一流学校,同类学校中的榜样。其间,唐海林身上的“四种精神”起到重要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洞悉,海年以饱满的激情、酣畅的笔墨生动地塑造了这样一位主人公:他通过对知识的不断钻研,对自我的不断提升,在人生路上始终奋斗不息,坚忍不拔,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能迎头而上,勇敢克服;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对学生充满了挚爱,对事业充满了渴望,对党、人民和祖国充满了忠诚;他是一个心底充满了一片光明人,是一个具有昂扬向上精神的人,是一个只知前进、不知后退的斗士,是一个有一颗爱心、满腔真情的人;他身上时时表现出来的青春的激情、战士的斗志、人性的温暖、人生的哲理深深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我们这个代强烈呼唤、真正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平凡的英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主要由艺术化的人物构成,创造成功的独立个性而又彰显时代精神的人物,这是小说家的根本任务。海年成功地塑造出唐海林这个堪称典型的艺术形象,是《大步流星》最大的成功之一。加之整部作品洋溢着火热的革命战士的激情,充满着强烈的战斗进取气息,浓缩了巨大的感情容量和社会容量,生发出颖悟的、警策挺拔的思想,进而激起读者心中久蕴的热情,引发读者深邃的思索,竖起人生与事业上的标杆,这是作品的真正价值之所在,也是它迷人魅力之所在。
作品中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它以生活流的叙述状态关注主人公的日常工作,在小说中出现的是学校的日常事务;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批评或帮助、表扬学生。学生们也平平淡淡地上课、写作业、偶尔发生青春时代情绪变化等等。但海林赋予了日常工作生活以宏大的政治含义和人生哲理,在不自觉中规范社会生活与工作观念以及人们应有的行为方式。读者通过唐海林如何从一名转业军人、打工者,到进入学校,从后勤服务人员蜕变为一名优秀教师、道德摸范,撑起了学校的一片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为孩子赢得未来的曲折奋斗历程,在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他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领略他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勇攀高峰的战斗精神同时,审视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获得力量和信念、智慧和勇气。这也是作品的灵魂之所在。
小说遵循现实生活本来就有的节奏性、随意性和多变性,为生活流的技巧运用提供了展示日常生活之美的可能性。海年凭借着自已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的写实能力,把繁琐的日常工作、生活按照特定的艺术规律重新组合,建立起小说现实与艺术相融合的广阔空间。如他在等待分配期间,去一汽修厂打工,成为它投戎从教的一个小插曲,但反映了主人不甘于虚度岁月,极力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为人民多作贡献的精神。再如同事刘希斌的嫉妒、诬陷、学生抽烟、社会青年进校闹事等等事件均如平静湖水中的小小波澜,不但没有破坏小说整体美,反而因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巧妙处理而引发小说的内涵,既透露出生活流自身的节奏性和偶发性,还增加了读者阅读的亲切感。
海年作为一个热情、执著、聪慧,兼具战士英武气质与文人敏锐眼界的作家,他以文学创作作为自己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坦诚地记录和描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并且重视人的正面素质和精神的揭示,用激情、用理想主义对作品情调作以渲染,使作品的基调昂扬雄壮。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对生活工作独特的理解和对事业不懈地追求,使本书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与写实性。海年转业从教,不但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创造优秀业绩,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也写尽风流,这部《大步流星》正是在他的精神、生活、才华催生下的硕果。著名作家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主人公也是一群乡村教师,同样在贫困的生活坏境中坚持乡村教育,承载着乡村文明和无数个孩子美好明天的梦想。该书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类,在获奖辞中评价它“一群民办教师在寂寞群山中的坚守与盼望,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他的人物从来不曾被沉重的生活压倒,人性在艰难困窘中的升华,如平凡日子里诗意的琴音和笛声,见证着良知和道义在人心中的运行。现实性、命运感和对人类精神灿烂星空的确信,使《天行者》的意蕴凝重而旷达。”也许《大步流星》没有《天行者》那么幸运能拿茅奖,但倘若把其中的“琴音和笛声”换成“战鼓和军号”,把“见证着良知和道义”改为“激励着斗志和激情”之后你会发现,“凡人英雄”唐海林的身上不仅具有《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不抛弃、不放弃”的优良品质,而且具有《亮剑》里李云龙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更完全具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而《大步流星》也已被李海年有意无意地打造成中国版的《钢铁》,所有这些,不正是习近平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迫切需要的最壮伟的精气神吗?!
作者简介:
王景陶,著名文学评论家,虽已年近八旬,但老当益壮,童心依旧,坚守本土、寄情本土、服务本土,40年来已评介230多位徐州作家,阅读近万篇(部)徐州作品,撰写五百余篇计百万字的文学评论。2018年出版《探文思艺录一王景陶评徐州作家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