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题记
见到康军是在一个周六的上午,当我们坐在洒满阳光的办公室里开始“聊天”时,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些腼腆。随着话题的逐渐扩大,康军的情绪渐渐活络起来,尤其是当说到他自己所从事的通信专业时,甚至可以用滔滔不绝来形容其时神态。本来我以为,对于一个基层的产业工人来说,或许宏大的时代话题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陌生的,可当我们聊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格局时,康军竟毫不犹豫地跟进了话题。用他的话说:“我们真的很有幸,能够赶上这个伟大的时代,并可以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为国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不仅如此,对于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定位与作用,以及如何立足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
当我在冬日的午阳下目送素有“三军”之称的康军走向前方时,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无疑是一位有思想、有担当、有情怀、有人生宽度和深度的一位青年才俊。或许,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用勤劳和智慧换来的成就和荣誉已经成为了某种典范或引领。而我要说,至少到今天,他没有辜负自己的青春韶华,更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青春所以灿烂,在于勇挑重担
“两个晚上,两个白天,基本没有休息,直到保障完了,望着手机屏幕上的5G信号标志正常以后,才一下子感觉到了整个身体好累、好累……”
康军的这一段自叙,说的是自己参加徐宿淮盐高铁5G抢通时的那一段难忘的经历。在他看来,要在仅有的40个小时的时间窗口期内完成任务,不仅是一场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回旋余地小的一场硬仗,更是一场拼体力精力和毅力的肉搏战。
时间回到2019年12月14日晚7点。
正在公司加班的康军接到指令,徐宿淮盐高铁线将于16日上午10点举行盛大的开通仪式。而徐州移动的5G建设专项小组,才刚刚获批能够进驻高铁站进行现场勘查施工。从建设0基础,到开通网络100%覆盖,所有的指向,只给康军留下不到40小时的时间。但结果是唯一的:只许成功,没有其他选项。
军令如山!
必须第一时间到达施工现场。康军二话不说,立刻集结高铁5G网络建设专项小组的各路高手陆续抵达现场,并且迅速投入到确定站点位置、酝酿确立施工建设方案的战斗中。
初冬的夜晚,康军带着小组成员,爬到候车厅吊顶上方的马道现场勘察,在20米的高空上,寒风呼啸,此前高铁建设施工残留的垃圾粉尘被扬到空中,四处飞舞,让人睁不开眼睛。此刻,康军又一次开启了“铁军”模式——裹紧身上的羽绒服,快步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按照要求,每一处勘察点,都要现场确定方案,对于所有的天线安装方式和位置,都要精益求精。当然,这一切对于完美主义者的康军来说并不存在问题。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一再给自己的团队强调,高铁的5G覆盖场景非常特殊,地形复杂,审批环节困难,涉及南来北往的旅客客流量太大,安全责任重大。一旦完成建设,后期将不太可能调整变动。因此,必须确保前期勘查的精密和绝对准确无误,才能保障信号覆盖效果达到最优。
重任在肩,他们早已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和冬日的寒冷。一遍遍核准天线位置,一遍遍研究施工方案,直到翌日凌晨四点,所有的建设方案全部敲定。至此,第一阶段工作完美收官。此刻,虽然手脚都已冻得冰冷麻木,但康军却毫无困意。相反,面对阵阵冷风,他却显得格外清醒。
勘察完成后,康军马不停蹄地组织施工,次日下午全面动工。在所有的工作中,候车厅的12根天线施工难度最大。为此,康军亲自挂帅,带着6位专家和施工队伍彻夜奋战12小时,完成了高铁站所有5G基站的建设施工和紧急开通。当他和他的团队看到了手机上如约而来的5G网络信号,禁不住为阶段性胜利而自豪。然而,进入“铁军”状态下的康军并没回去休息,紧接着又投入到徐宿淮盐高铁开通运营仪式现场的网络保障工作中。当16日中午11时高铁开通仪式结束后,结束了近40小时昼夜连轴转的建设任务的康军,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一刻,他悄悄地来到高铁站台的过街天桥中央,打开在线播放的高铁站开通仪式视频浏览起来,面对清新流畅的画面,他再一次绽放出了笑容。
“一想到旅客们到站或途经站台停留的那一瞬,会用上自己和同伴们夜以继日建成的5G网络,我就有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因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青春所以壮丽,在于攻坚克难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徐州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必须与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正是秉持着这样一种理念,徐州移动快速成长为城市信息化行业的中流砥柱。以纵深覆盖的信息大网、优质贴心的客户服务、勇于担当的责任之举,奏响改革发展强音的同时,描绘了“移动改变生活”的斑斓景致。在这样一场主动融入长三角的“新淮海战役”中,康军以青春之志谱写了一曲攻坚克难的时代之歌。
2011年,徐州移动3G网络TD-SCDMA工程开始大规模建设,为了保证工程的建设进度,康军不仅主动请缨,还放弃了年假和休息日,连续二十多天加班加点地工作。谈到那一段时间,康军显得非常激动:“领导把这样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作为一名年轻人,我必须努力完成任务。”
那一段时间,他不分白天黑夜,几乎天天连轴转。就在任务期间,还迎来了他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和自己心爱的人走进神圣的婚姻殿堂。一边是自己大婚的甜蜜浪漫时光,一边是3G网络建设如火如荼的决战决胜时刻,怎么办?关键时刻,康军没有犹豫,在征得妻子的同意下,未等婚假结束便提前投入到了TD建设的热潮中。正是凭着对工作的无限热情和爱岗敬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他和他的团队圆满地完成了建设任务,他自己也收获了省公司TD工程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时光飞逝。
2014年,为跟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徐州移动公司决定上马4G网络LTE建设。这一次,经过无数次摸爬滚打历练的康军更加信心百倍。在这一阶段,他的轨迹一般是这样的:每天早上7点50分提前到岗,8点钟准时召开专题调度会,带领监理、施工单位、设计院等合作单位对各个问题逐条进行分析定位,直到问题的最终解决。就这样,经过连续四个月的努力奋战,康军和他的团队提前完成1257个LTE新建基站的建设任务。为此,徐州移动建设进度在全省实现领先,收到省公司的通报表扬和嘉奖,康军自己亦获得了移动通信集团先进个人称号。
2019年,徐州移动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号召,率先启动5G建设。这一次,康军再度被集团公司委以重任。同样地,敢于并善于打硬仗的康军再一次没有让集团上下失望。
面对建设时间短、主设备厂家到货不及的不利局面,他带领团队主动采取提前做好站点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面对各县区进展不均衡的问题,他根据进度图及时分析建设进展及短板,积极解决各县区支撑需求。在他的统筹指挥下,项目按建设顺序和界面,将建设环节分解到模块;编纂标准化建设手册,总结提炼5G建设经验并推广学习,快速提升整体建设能力。就这样,徐州的5G建设开通进度又一次取得了在全省遥遥领先的佳绩。
异军,出自“异军突起”,指与众不同的军队。世界5G看中国。对于5G网络的建设,不仅任务全新,而且更无成功经验可以参照遵循。5G网络建设不同于网络方案设计和优化,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变化多端,可能因物,因场景,因环境,甚至因为人。但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到康军,相反,他总会想法设法“异军突起”。为了自己所在的这个光荣集体,在面对新问题时,他总是不断拓宽新思路,积极寻找更科学合理的技术路径找去解决问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优化AAU挂件方案解决施工难问题;采用色环标示解决5G基站小区接反问题;投身通信电力铁塔共建方案实施,降低施工难度,实现降本增效等等。其中,优化5G设备AAU挂件方案,更荣获2020年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在岗技术革新评审二等奖。
青春所以耀眼,在于冲锋在前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江城武汉爆发。随后,全国其他地区亦出现零星病例。1月25日深夜,徐州第一例新冠肺炎感染者被确诊。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徐州,迅速进入了抗疫的战时状态。
“决不能让徐州失守!”从疫情一开始,市委、市政府就表达了战胜疫情的坚强决心。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徐州人,康军同所有徐州人一样,经历了居家自我隔离、市内交通停摆、甚至一时间生活不便的全过程。此刻,直觉告诉他,一定会有和自己关联的大事要发生,所以他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
1月21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疫情防控;
1月22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设有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名单;
1月23日,市疾控中心发布应急咨询电话,专家走进徐报融媒直播间科普防控知识;
1月24日,发布防控工作通告,公开10条举措,倡议武汉返乡人员居家隔离;
1月25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赴武汉应急医疗队出征;
1月26日,凌晨5时发布信息,紧急寻找病例接触者,曝光活动轨迹……
随着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开建,以及徐州疫情的不断扩散,果然,一条与康军有关的消息终于传来。2月3日,徐州抗疫指挥部决定建设徐州版“小汤山医院”——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传染病应急医院项目……与此同时,一封市应急医院建设的任务书,也迅疾摆在了徐州网络建设人员的面前。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抗疫,网络必须先行。
于是,作为“三军”的康军迅速进入“领军”模式。面对紧急求援,作为一名党员的康军毅然接下了军令状,带领抗疫网络保障小组扛起“党员先锋队”的大旗第一时间走向了工程建设现场。凭着过硬的本领,康军带领保障小组当天确认施工方案,当天完成方案会审,并于次日开始施工建设。由于施工现场没有传输路由,康军和队友只能通过壁挂、地埋等方式解决新建基站传输接入问题,一边凿洞,一边挂缆,一边挖土、一边埋线,能用的招他们全用上,想尽一切办法,只为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就这样,经过连续四天四夜的奋力赶工,2月7日凌晨1点17分,徐州传染病院云视讯视频会议系统保障开通;4个小时后,又完成热成像监控环境的搭建,为远程救治会诊节省了大量宝贵时间。
与时间赛跑的这四天,康军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但他并不觉得苦。相反,面对当时在现场采访的记者时却平静地说道:“对我们来说,守护通信就如同医护人员守护生命一样,这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当疫情过后的冬月面对我的提问时,康军的回答即真实又不乏血性:“是的,你说我不害怕,那显然是说谎。毕竟面对的不知何来的新型传染病。但说真话,一忙起来,哪里还能想起怕不怕的事。再说就算怕又怎样,我是党员,我必须在关键时刻豁得出去,站得出来。”
第一时间建设好病区网络,康军和他的团队为患者争取到了更多的治疗时间,此举善莫大焉。关键时刻,康军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以人民为中心”的无私情怀,一名共产党员有任务就抗、有第一就争的责任使命担当,更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不惧危险、冲锋在前的斗争精神。
青春所以隽永,在于心有志向
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一个人能走多远,不要问他的双脚,而要问他的志向。这一点,在80后康军的身上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2008年,大学毕业的康军来到了中国移动徐州分公司,此刻,距离徐州邮、电分营正好10个年头。此后,经过12年的大发展、大跨跃,徐州全市移动电话发展到900多万部,固定电话100多万部,家庭宽带300余万户,移动电话基站增加到了3万多座……在这场信息技术革命的火热大潮中,徐州移动主动求变、革故鼎新,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性嬗变,在徐州通信行业发展史上书写了绚丽多彩、催人奋进的华章,成为徐州通信企业的翘楚。让康军引以自豪与倍加珍惜的是,他以青春之志向、青春之汗水亲身参与了徐州移动高速发展的宏大实践。
2008年11月份,初到移动公司的康军开始第一次接触网络技术时,尚处于2G时代;
2009年,康军开始参与3G网络的建设;
2011年,为进一步加快3G网络TD-SCDMA的建设,康军加班加点,兢兢业业。在这一仗里,康军取得自己在集团的第一个荣誉——省公司TD工程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2014年,徐州移动4G网络LTE大建设,经过连续四个月的努力,提前完成1257个LTE新建基站的建设任务,康军获得了移动通信集团先进个人称号;
2015年,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康军,获得了自己生命的新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
此后的他,不仅没有被荣誉所陶醉,相反地,他更加注重能力提升、业务知识拓展、综合素质锤炼,在自己的岗位上越发得心应手。虽然中间几经换岗,但无论是哪一个岗位,康军都最大程度地完成了公司交给自己的任务。
2019年,徐州移动率先启动5G建设,康军再度被公司调回原来的岗位承担5G建设这一重任。这一仗,康军又一次不辱使命,在他和他的团队努力下,徐州5G建设开通进度全省遥遥领先,为徐州信息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问起康军的成功之道,他从四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一是作为一名年轻人,必须要时刻注重自己能力的培养,没有拿得起放得下的真本事,在哪里都会被淘汰。其次,要注重多维发展,包括管理艺术、关系协调、团队精神。他说:“如果只靠我一个人,再大的本事也无法完成任务。”再次,要注重品德修养。“如果没有良好的德行,无一服众。所谓,德不孤,必有邻。”最后,要不断向先进学习。说到这,他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早在我在上高中时,就知道咱们徐州有个下水道四班,那真是一个光荣的集体。那时就想,如果有一天走向工作岗位,我一定要向四班人那样,把最平凡的工作做到最好。”
对于作为一名产业工人的价值,康军的回答又一次让我对他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敬佩。他说:“产业工人的价值就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上,也体现在企业对自己的尊重上,更体现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征程上。”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相信,作为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青年能手”获得者的康军,一定会走出一条更加宽广、更加实实在在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