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徐州文联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文艺要闻

徐州市文艺界代表座谈会 | 骁骑校:奋力书写时代 谱写徐州文学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1-6-1
内容作者:

1.jpg

江苏省网络作协副主席、徐州市作协副主席 骁骑校

奋力书写时代 谱写徐州文学新篇章

徐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灿若星河的中国文学史上有徐州人李煜、刘禹锡、刘向等,均为徐州文学注入了独特基因。丰厚的文化熏陶滋养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尤其是“十三五”期间,徐州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高地,徐州籍作家获得的国家和省级奖项比例明显增加:胡弦获鲁迅文学奖,叶炜和我获茅盾文学奖新人奖,张新科、杨洪军、叶炜获省“五个一”工程奖,12人次获紫金山文学奖,6人次获乌金奖,4人次获中国网络二十年江苏20部优秀作品奖,1人次获首届泛华文网络文学金键盘奖等。2017年,徐州市文联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制定了徐州文学突破年工作方案,同年徐州作家在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上井喷式获奖,引发业界对于徐州文学现象的热烈讨论。2018年,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带领省作协党组全部5名成员以及大批文学评论家、著名作家亲临徐州,这是省作协首次为一个地级市举办文学现象探讨会。

纵观近年来徐州文学现象,我们梳理了三个特性:一是文学梯队青蓝相继。在徐州作家群体中,既有四十年代出生的赵本夫、五十年代出生的周梅森,也有六十年代出生的张新科、七十年代末出生叶炜等。赵本夫、周梅森,他们的写作引领了一个时代徐州文坛的发展,并且笔耕不辍,仍有佳作陆续问世。“十三五”以来,徐州涌现的70后作家中,诗人胡弦、小说作家叶炜、儿童文学作家龚房芳、网络文学作家骁骑校等人均展现出了惊人的创作力,成为徐州文坛的中坚力量,形成了良好的创作梯队,彰显了徐州作家的创作实力与作品影响力。二是各文学门类齐头并进。在小说创作方面,张新科的淮海战役系列创作,赓续了淮海战役精神血脉;杨刚良的企业题材创作和李其珠、刘东衢的农村题材创作则散发着鲜活的泥土气息和现实生活的温度和热度。在诗歌创作方面,王辽生、程乐坤、丁可等诗人始终眷恋着徐州这片热土,表达了他们浓郁、深沉的情感。在网络文学方面,打眼的《黄金瞳》、我的《橙红年代》均被改编成影视剧,上星播出,引起广泛关注。在纪实文学方面,陈恒礼的《中国淘宝第一村》、杜怀超的《大地册页》《徐州答卷——乡村振兴的苏北路径》观照现实,书写了徐州乡村的日新月异。三是深厚的文化传承。徐州丰厚的汉文化的历史积淀,使得徐州的文学浸染了其特有的文化品格与文化气质,徐州作家在这片土地深耕挖掘,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用他们独特的语言,生动展现了徐州历史之美、风物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我们要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市作协着力打造增强文艺精品创作新高地,推向徐州文学再上新台阶。计划做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两强两高”目标,聚焦“三主”工作,统筹全市文学工作全局,努力推进徐州文学事业繁荣发展。二是继续做好汉风作家群创作、研讨、推广活动,着力推进徐州汉文化、运河文化以及乡村文化三大主题文学创作,进一步拓展汉风作家群文学创作影响力。三是抓好文学队伍梯队建设,实施名师带徒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作家,不断壮大徐州作协队伍和力量。

深入生活、植根人民永远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我们将用情用功抒写新的文学篇章,用精品奉献时代、奉献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