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徐州文联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文艺要闻

战“疫”征文 | 李继玲:徐州,疫情阻击战

发布时间:2020-6-8
内容作者:

 2020新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
华夏14亿人迎接庚子鼠年的生活节奏,也牵动了全世界的心弦。好莱坞灾难大片的影像,每天都在现实中上演。
一时间,武汉成为“风暴之眼”,中国成为全球焦点。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一场全民参与的会战,从湖北武汉到江苏徐州,人们选择了顽强,选择了直面,选择了救场,选择了抱团,共同成就一座城市的品格和灿烂。

 


●一、医护出征●

 

 

1.jpg

1.jpg
援鄂驻地医院,江苏医疗队,所属的徐州医生护士正在病区战“疫。”大年初一,当人们宅在家里一边团聚一边躲避肆虐病毒的时候,来自徐州10家医院的23名医护人员已经集结完毕,奔赴武汉紧急驰援;1月27日,2月9日,第二批第三批医疗队员再次出征,并肩作战。
杨卫东,徐州首批请战队员,抵达江城一周,迅速发布4篇“武汉日记”和一部短视频,本想给家乡父老乡亲报个平安,却意外获得628万次的网络阅读量,收获了信心满满。
让我们记住他:杨卫东,34岁,徐州仁慈医院ICU护士。
卫东,您的日记就是战地黄花,就是雪中送炭。

 

●二、火线入党●

 

 

1.jpg

1.jpg
伏在住地房间的桌子上,李晓梅庄重地写下“入党申请书。”作为徐州应急救援医疗队,她是矿务局此行7位医护人员中的一位非党员。
“能在抗疫最前线申请入党,意义非凡。”
和她一样想法的还有渠方方。“请原谅妈妈的不辞而别。妈妈首先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之后才成为了你的母亲。救死扶伤就是我的首要任务,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更是妈妈一直以来的夙愿。”这篇写给儿子的信中,表达了昂扬的信念。
在武汉市江夏区人民医院,蔡甸区济和医院……他们用行动书写着入党申请,用生命回答着张张考卷。
口罩长时间绷住鼻梁产生的压疮,脸上勒出的血痕,浸出水的隔离服,身上裹的成人尿不湿,每天8--12个小时不吃不喝的连续奋战,这些不算什么,在一个个发热病人咳嗽的瞬间,呼吸科专家施海、贾晓民冲在前,队员王贺、黄苗苗冲在前,吕成伟、赵伟冲在前,党员非党员冲在前……
那一个个康复出院的名单里,我们分明读到了瘟神的退缩,百姓的安然。
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视频连线,问候徐州骄傲;前来徐医附院东院,致敬医务人员。
谢谢您,徐州的白衣天使;谢谢您,守护一方平安!


●三、爱心捐赠●

 

 

1.jpg

1.jpg
面对疫情蔓延,1月24日,徐州市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预案。
这天上午,徐州宣武市场。580志愿者张华带着儿子停在路边,娘儿俩一边从包里拿出口罩,一边分发给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遮盖一些裸露路人的脸。
同样的公益行动,在彭城,每天都在开展。
王陵路驿站的新风志愿服务队,冒雪采购1800个医用口罩,无偿提供广大市民;蓝天救援队十几名队员无偿献血救治伤员;徐州鑫元圣物资贸易公司史钧宇个人出资5万多元,购买1万只KN90标准口罩送达现场;徐州市工程机械商会会员捐助16万元善款,购买酒精、口罩直达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孙志丹是刚刚加入市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的新会员,猛然间,看到协会大群里,有一条王杰部队急需口罩的公益求助信息特别扎眼,“我存留着一些口罩,送给可爱的人最心安!”在副会长李克华,七彩缤纷服务中心理事长王翠兰开车护送下,600只医疗级口罩马不停蹄送到部队门前!
此情此景,组成一幅幅生动画面。“空城”下的彭
城,因为有情有义徐州人,倍感温暖!


●四、媒体加班●

 

 

1.jpg

1.jpg
除夕之夜,徐报融媒体的记者们便行动起来了。由于疫情日趋紧张,每日播报成为工作常态,没有什么节假日,礼拜天。
无论清晨还是夜晚,记者们像上劲的陀螺,辗转于追寻理想,拷问真相,守望良知,直播我在的一个个现场,无冕之王的笔下,不间断记录并发布新冠肺炎疫情进展。与徐州共振,与武汉相连,疫情有多么凶险,他们就有多么感动的镜头和笔端。
为了赶制抗击疫情“快哉”微信公众号,《都市晨报》联合徐州市作家协会、朗诵艺术协会,仅仅两天时间,汇聚了十几篇散文诗歌的声像作品新鲜出炉,成为这座城市上空励志的文化大餐!

●五、警察护航●

 

 

1.jpg

1.jpg
大年三十,徐州沛县公安局五段派出所。26岁的辅警章良志,主动放弃休假,和战友一起加入战斗中。他们入户走访宣传防疫工作,登记排查辖区街面商铺,冷冽的寒风里,大家却忙的浑身冒汗。
疫情防控升级,章良志完成所里的值班,又到辖区临时卡口,车辆检查,人员登记,体温检测,消毒地面。几天工作连轴转,这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2月1日凌晨,不幸倒在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殡仪馆里,徐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堡公安检查站一中队指导员司元羽躺在花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2020年2月12日,这位岗位连续奋战16天的壮年警官,过度劳累,长眠人间……
其实,他们的脸庞或许也很青涩,他们的肩膀或许也很薄单,但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警察”,穿上这身制服,就扛起使命,冲在前线。
与疫情赛跑,为人民护航。徐州市公安局迅派146名高级警长和11个工作组直奔基层,驻点一线,督导防控,出所参战。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辆警车就是一个坐标,百姓平安日子的背后,是他们负重向前!


●六、网格控联●

 

 

1.jpg

1.jpg
1月25日,天山绿洲小区发现全市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需要有人全程陪护他们前往医院。社区网格员郭琼挺身而出,“我跟着去,我是党员。”
鼓楼区民馨园,早上不到8点,56岁的张振霞就来到小区门口值班,办理通行证,登记出入记录,濛濛飘洒的冷雨里,这位退休社区书记,身穿网格员马甲,活跃在社区抗疫第一线,儿子、儿媳都在各自岗位上,12小时白班夜班来回转,一家人难得见一面。
网格是社区的细胞,无数个网格构成了整个社会器官。在徐州,有1.6万名郭琼、张振霞这样的网格员、平安志愿者,地毯排查,网格梳管,服务民生,传递温暖,联手建起了一条条抗击疫情的“网格栅栏。”
难怪央视1月31日《新闻联播》中,点赞徐州“疫情防控阻击战”,特别提到网格员。
他们的身影,虽然匆忙,甚至模糊,但在市民心里,清晰又炫眼。
不仅以上的“逆行者,”疫情阻击战的徐州人里,加班的工人,守村的农民,外卖的小哥,守土的军人,买光世界的侨胞,餐饮店的老板,纷纷爱在百姓,奉献赤胆,是他们,印制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名片!
网络上,还有一张合影分外“显眼。”医护、警察、记者、环卫、物业、城管……十几个人站成一排,没有造型,没有美颜,甚至看不清他们的脸,但是,这张抗疫照片迅速“走红,”戳心又泪眼。
2020年春天,就是这样一个个小分队,疫情时期,默默奋战,他们代表着徐州,江苏,华夏,武汉……他们不计报酬,不畏困难,不论生死,战役一线。
“黑暗多让人咬牙切齿,光明就多让人热泪涟涟。”
整个中国正在迸发无尽的热能,共同战“疫,”力挽狂澜,敲开春凤,迎接璀璨!

作者简介

 

 

李继玲,笔名木子雪凌,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徐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5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发表文学作品。先后担任《徐州卫生报》、《淮海文化报》编辑,《大风》杂志等文学编辑工作。作品散见于《扬子晚报》、《新华日报》、《诗歌报》、《散文选刊》、《中国文学》、《台湾好报》等报刊杂志,著有个人文集《玫瑰往事》、《一座城的风花雪月》,合集《爱上须知》、《岁月如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