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徐州文联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文艺热评

访谈|马榕君:深耕版画数十载,坚守艺术本源

发布时间:2025-7-30
内容作者:徐州市美术协会

马榕君——深耕版画数十载,坚守艺术本源

马榕君,男,1965年12月出生,籍贯为江苏徐州铜山大庙。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州市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画集、教材10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几篇,作品多次参加省、全国、国际各种画展,发表并被收藏。主持、参与校、省、部级多个科研项目。

1978年——1986年,在江苏省铜山县侯集中学学习,1986年—1990年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学习,1990年入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至今。其间,1994年—199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助教进修班进修,1999年至200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同等学力研究生班学习。

求学岁月:两所名校的浸润,铺就艺术探索基石

记者:您曾提及在南京艺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两次系统求学的经历,在求学经历之间是否存在某个“断裂—重建”式的瞬间,让您对于版画技艺的关注转向到对精神维度的重点关注?

马榕君老师:曾在南京艺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有过系统的求学经历,这两段不同时期的学习,让我在艺术道路上经历了从吸收到沉淀的转变。

80 年代中晚期,我在南京艺术学院攻读本科。当时正值改革开放蓬勃发展时期,西方艺术思潮大量涌入,艺术领域呈现出蓬勃的现代艺术发展气象,因此在艺术创作上倾向于对传统艺术进行解构甚至反叛。南京艺术学院的艺术训练相对自由,在这样的大环境和教育氛围下,我的创作不仅注重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更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个人语言,个人风格张扬而鲜明。

90 年代,我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的版画系助教进修班进修和版画系同等学力研究生班学习。此时,国家发展导向发生变化,艺术领域的人文主义复兴精神逐渐消沉,人们开始自我思考与反思,主张中国现代艺术应沉淀、反省,形成自身特色,因此经过在中央美院的学习,我更加强调对传统的扬弃,保留艺术精粹。

两所院校的学习经历,以及在 90 年代“自省思维”为主的艺术创作大环境下,我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西方现代艺术,发掘个人艺术语言,走一条中国的、民族的、文化的、本土化的建构之路。”

 

艺术哲思:在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间寻找平衡

记者:当您的作品与当下数字时代的碎片化感知相遇,您是否担忧版画这种“缓慢而沉重”的媒介会被误读为怀旧?

马榕君老师:首先,针对于“怀旧”这个问题来谈,我认为,“怀旧” 并非保守。中国 80 年代初兴起的乡土艺术受美国弗莱斯 “乡土风” 影响,而当下时代与弗莱斯所处时代有相似之处。西方工业文明高度发展时,人们尤其是大城市的人们渐渐与乡土脱离,失去了 “根”,产生怀旧之风。这种怀旧是人的生命与本源联系的观念,关乎人生最根本的东西,与浮躁的商业文化不同。在我的的版画作品中常出现的“怀旧之物”,是生命的源泉,这种内在力量需要代代相传。

同时,我认为,数字时代的技术发展虽让沟通更便捷,但AI等技术只是在技术层面提供便利,无法替代艺术所蕴含的人的灵魂与大道本源。人类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求大道本源,这是 AI 无法替代的。

对于版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传统版画,尤其是传统木版画最初作为印刷媒介存在,随着艺术家的参与才逐渐成为艺术品,其发展始终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伴。科技越发达,版画越能创新和多元化,版画是对于现代科技敞开怀抱的画种。

作品解码:用“断裂”元素书写时代的精神印记

记者:您的版画里经常出现“裂缝”“树痂”“断墙”,评论家说这是您对“时间暴力”的反驳。您同意吗?

马榕君老师:作品中的 “断裂” 不仅是时间上的,更是精神和文化上的。例如,80 年代生生不息的艺术氛围在 90 年代因政治气候等因素发生变化,使两个年代的艺术面貌出现断裂。这种 “断裂” 印记在作品中,成为我对时代变迁的艺术表达。

寄语后辈:坚守“以人为本”,是版画永恒的方向

记者:您希望未来的版画创作者继续探索的最核心的精神是什么?

马榕君老师:谈及未来的版画创作者应继续探索的最核心精神,我认为,无论时代和科技如何发展,版画的表现形式如何多样,核心始终是人。人在作品中表现思想、情感、内心追求以及喜怒哀乐等。

艺术应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生存,以及人的生存困境的解脱。人类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学说和思想,本质上都是对“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是什么”的艺术追问,同时也是文化追问。人活着就是要探求人生发展方向,向往解脱、快乐与幸福,这是人类和艺术永恒的追求,也是版画应坚守的方向。版画的发展不能忘记对精神的追求和对精神解脱的探索。

 

马榕君老师的艺术探索之路,是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不断融合与思考,他的见解为版画艺术在当下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也让我们对版画艺术的未来充满期待。

 实习生:韩璐 胡思恩 燕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