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徐州文联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文艺热评

文艺评论:刘维艳、陈欣茹评《国旗系列红歌》

发布时间:2020-4-2
内容作者:徐州文艺网

 近日,徐州市评协会员、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音乐教研室教师刘维艳和陈欣茹分别应邀接受徐州电视台的采访,对《国旗系列红歌》进行了专业的评论。

《国旗系列红歌》共四首,由徐州市知名词作家张广银及其岳父王庆雨、女儿张越祖孙三代联袂创作。一组国旗红歌,承载了三代人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感悟与传承。红歌系列之一的《每当我们仰望国旗》更被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歌曲》杂志刊发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曲选登专栏”,于中央电视台演唱。


陈欣茹:《国旗系列红歌》四首歌的歌词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朴实亲切、庄严凝重。歌词采用了直叙、排比、叠置、比拟等等多种写作手法,主题比较深刻集中,意念明确。在语言方面更能显现出凝练通俗、辞贵浅显的特点。在创作手法上它打破了传统的字句规整的要求,表现比较多样,没有固定格式,但是节奏又巧妙地自由连贯。音乐语言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例如:第一首《每当我们仰望国旗》,整首词中四次出现了“那一声”这三个字, 那一声开国宣告、那一声改革开放、那一声中国梦、那一声不忘初心,正是按照新中国的时代发展来序写的,而且极具画面感。

情感的表达是歌曲创作的根本,正所谓“情者歌之根,歌者情为本”,祖孙三代词作者用朴实真挚的歌词,通过对国旗、国歌的崇敬表达,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这也是个人和祖国之间,亘古不变的情感。面对这样主题深刻、立意圣洁的颂歌,就很容易打动作曲家,让作曲家产生共鸣、激发创作灵感,这样才有可能从心中流淌出炽热深情的乐思,最终合作出优秀的歌曲。

1.jpg
刘维艳:这四首作品歌词语言的韵律和谐明快,显然,词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十分注重辙韵的挑选,我们都知道歌曲创作是以抒发感情为主,词作家在在创作上除了情感表达,还从作品的内容表现,作曲家谱曲,以及演唱者的需求出发进行创作,强烈呼唤着音乐性,合辙押韵、易唱好记,同时内含真挚的情感与丰富的色彩表现力,可以说这四首作品都具有优秀歌词的特点。

1.jpg
另外,从结构上,歌词的段式结构比较清晰明确,三位词作家充分考虑到了歌曲创作时词与曲之间相互衬托又相互制约的因素,采用同一内容不同侧面的表现方法。主歌采用分节歌的形式,具体描写了主题内容,表达了华夏儿女对国旗崇高的敬意,副歌部分通过描写国旗的热爱,是对人民热爱祖国,祝福祖国情感的概括和升华,整体结构表达娴熟合理。当然,这也给作曲家在音乐旋律、和弦运用、节拍调式的选择以及配器处理上提供了明确的创作依据。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国旗系列歌词(四首)

"
1、每当我们仰望国旗——张广银 张越
每当我们仰望国旗,
历史的声音耳边响起。
那一声开国宣告,
让中华民族扬眉吐气。
那一声改革开放,
让神州充满蓬勃生机。
啊,开国开路的奠基人,
丰功伟绩铭刻在我们心里。
每当我们仰望国旗,
中国梦的号角耳边响起。
那一声中国梦,
让中华儿女凝心聚力。
那一声不忘初心,
让神州充满清风正气。
啊,强国圆梦的领路人,
光辉思想指引我们走向新胜利!

2、国旗从心中升起——张广银 王庆雨
年年月月,每个晨曦,
西藏的那位老人天天升旗。
天天升旗,为了什么?
次仁曲珍回答满怀敬意:
解放军打开我们身上的枷锁,
翻身农奴有了牦牛土地。
共产党的恩情像喜马拉雅,
各族儿女铭记心里。
一年四季,每逢节日,
新疆的那位老人小院升旗。
小院升旗,为了什么?
沙克勒江回答满怀敬意:
新中国让我们见到阳光,
幸福的生活糖一样甜蜜。
共产党的恩情像巍巍天山,
各族儿女铭记心里。
副歌:
高原升旗,天山升旗,
秦岭升旗,黄海升旗,
神州处处国旗升起,
升起了赤子的心声,人民的心意,
啊,五星红旗,早晨的太阳,
每天都从中华儿女心中升起!

3、国旗情思——张广银 张越
仰望五星红旗,
心中充满崇高的敬意。
鲜红的国旗告诉我们,
先烈的热血染红了旗帜。
仰望五星红旗,
心中充满融融的暖意。
五颗金星告诉我们,
共产党的光辉永照大地。
副歌:
啊,国旗,敬爱的国旗,
我们向您宣誓:
永远传承红色基因,
要做最好的自己,
因为有我们,让您更美丽!

4、每当我们唱起国歌——  张广银 王庆雨

  每当我们唱起国歌,
耳边响起母亲的诉说。
那豺狼“九一八”闯进国门,
英雄的怒吼震撼山河。
啊!开国大典,奏响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崭新中国。
每当我们唱起国歌,
心中涌起时代的洪波。
中国梦凝聚起无穷力量,
圆梦的脚步气壮山河。
啊!巨龙腾飞,不可阻挡,
世界东方崛起开放的中国。
副歌:
啊,国歌,国歌,
最强的音符,最美的旋律,
我们唱着您居安思危,
奋勇前进,一路高歌!
"

图文:吴彦婕
编辑:郝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