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徐州文联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文艺热评

文艺视角下的徐州 | 杜怀超:《倪园村笔记 》篇七

发布时间:2020-5-8
内容作者:

 朋友来接我的时候,问怎样?我似乎显得局促不安或心怀内疚。为没有准确认知倪园村而心生惭愧。我对他们说,这倪园村就像一道河流,上游是观水问道的孔子,是繁盛之际的漕运。这下游嘛,左岸是倪园村,右岸是那磬石作响的烟火之村。朋友微笑不语,他知道我说的意思。倪园村,一半商业一半自然,未必不好。我们既可以领略现代气息给乡村带来的变革,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午夜里,沿着爬进门槛的野草,找到那野草丛中的那只蛐蛐、夜归人的那声吆喝还有梦游者的午夜呓语,甚至黎明前的那声熟悉的鸡鸣及满树的鸟语花香。

1.jpg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对于吕梁或倪园村,甚至万物来说,历史是一个伟大的哲思者、悟道的高僧,讲究圆满和公正的。就像那些离开倪园村、走进“北上广”城市的打工者们,他们一定会再回到倪园村的。“逝者如斯夫”。水不管流向哪里,她的归宿是海洋。人与村庄,终究是来自泥土,有着野草和泥土的肉身和气息,两者应该天生属植物性,趋向阳光、雨水和节气。城市则是阻碍人类靠近大地的壁垒。回到村庄,也许可以让我们看清生命的真相,即生与活的复杂问题,甚至重新抵达天人合一,天地往来的客观世界。
黄昏迫近,天地再次进入混沌之中。而那个叫磬石的石头沉浸到我心底。

临别。我们再次攀上凤冠山的观道亭,看了看那两块碑刻:岳飞诗碑和《疏凿吕梁洪记》碑。回望倪园村,只有莽莽苍苍的山林灌木,随着起伏的山势蔓延上来,哪里还有守字闺中的倪园村、疯长的城市楼宇、古泗水和云龙山上的那座燕子楼或苏东坡的黄楼?更别说隐藏在建筑物内或者其他遮蔽物内的人群了。
黄昏迫近,天地再次进入混沌之中。而那个叫磬石的石头沉浸到我心底。远处,铁锤锻打的声响,沿着风吹草动的波纹,从四面八方漫漶而来,模糊而又真切,细小而又洪大。


END

 

【作者简介】
杜怀超男,生于70年代末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徐州市文联专业作家;紫金山文学奖、老舍散文奖、孙犁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获得者;著有长篇系列散文《一个人的农具》《苍耳:消失与重现》、长篇纪实文学《大地册页——一个农村父亲的生存简史》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