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徐州文联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文艺热评

文艺视角下的徐州 | 崔 翎:《灯火阑珊处,我在夜市卖蒸饺》之想法初萌

发布时间:2020-6-17
内容作者:

最近,我的朋友圈里也摆满了地摊。

1.jpg
看着身边的亲朋好友,圈里每晚收摊后金盆钵满的大丰收,让我这种薪水微薄,常常囊中羞涩的月光族,本来知足常乐的心境忽然一片凌乱。
晚上下班后,我就到铜山新区师大步行街的夜市去,看看有没有适合我做的小生意。
夜市人如织,灯如昼,地摊星罗棋布,绵延不绝。暖暖灯火旁,缓缓归人过,记忆中曾经熙攘喧闹的场景,似乎又穿越回来了。
思来想去,纵观三百六十行,我还是不知做什么好,卖美食不会做,卖时装怕压货,卖水果怕天热。。。现在摆地摊的人家有好多开着大奔野马等名车,我无车也无一技之长,此时的心情和李白写《行路难》时一样的茫然。

 

摆与不摆间,左右千万难!


早晨起来,恰周末,不再纠结摆摊事,回乡下母亲家帮忙插秧去。
穿上蓝色长裙,长发飘逸,拿着秧苗在水田里忸怩作态,作秀出各种摆拍姿势,让美少女的侄女,把我也拍成李子柒在田间劳作时那样的美丽迷人。
结果拍照三千,一张未取。罚她回家给我拿西瓜和鸡腿去,我又累又渴又热又生气。。。她从水田里上到岸就大声喊:“俺姑,你还吃,看你都快成大猪猪啦,人家李子柒又瘦又美,你和她形象反差天地之别,还刁蛮无理嫌我摄技差,要是你给我拍才能有那效果的嘛!”
她话音未落,就引来姐姐哥哥和我家田地相邻正插秧的人哄然大笑。
还没等我拿着树枝追上岸,她就小鸟一样飞跑了。
一上午我是回眸千百遍,侄女的影子也没见。
当我一身泥水累的气若游丝回到家,到厨房一看,侄女和母亲正在包我最爱吃的水饺,侄女包的饺子像飞翔的小小鸟,一个个和她一样活泼可爱。

 

忽然灵感乍现,卖饺子一定能挣很多钱。


夜市上虽有几家饺子摊,但都是机器制作,模式和口感如出一辙,踏破铁鞋也找不到像我家这样好吃又好看的饺子了。
不跟风盲从,不随波逐流,独辟蹊径,走出自己的成功大道,即使摆地摊,也要有当丐帮帮主的目标和风范!——这段话是我拼凑别人的名言,借以自勉。
经过深思熟虑一分钟,我就激动地把自己的梦想对家人说了,意料之中没一人支持我。
家人都知道我娇弱又懒惰,这样辛苦的事,三分钟热度一过,只能半途而废。
好在侄女对我了解还不深,(因为她常年在外上大学的)。经过我几句花言巧语的蛊惑和空口许诺,(挣了钱就给她买梦寐以求的华为手机:),她的态度瞬间变得比我还热情澎湃。
然后,我又给大字能认识几个的母亲算了一笔田地帐。我说,一个小饺子就能卖五毛钱,可以买下你种的几头大蒜,两三个小饺子就能买来咱家桃树上的五六个水蜜桃,(桃子集市1.5一斤),四个小饺子就能把小菜园里你种的那一片青菜买光,五个小饺子......没等我算完,母亲就说,“去卖吧,只是你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行。”
我给母亲说,“等挣了钱,就不会让你辛苦种地了。”
然后咱们开店,再然后开连锁店,店名就叫“大娘水饺”。
侄女说:“市里有家饺子店叫这名了,不能侵人家商标权。”
母亲想了一下:“就用你自己的小名吧,叫“麦穗家的饺子”。
我和侄女不约而同都夸好。
我对一旁嗤笑不已的哥哥和姐姐视而不见,我们三个金牌搭档就足够了。
下午栽好秧田,我就带母亲和侄女回了城。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