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徐州文联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文艺热评

文艺视角下的徐州 | 杨刚良:《圣泉清冽雪芽香》上

发布时间:2020-7-6
内容作者:

01


吕梁山区的上庄村外有个咕噜泉,如今这泉有了新名叫圣泉。
泉水清冽,咕噜声响,叫咕噜泉就蛮好,咋又取个新名字?
人都有个乳名,家人叫着,亲朋唤着,也是蛮好。假如上学了、工作了,或者坐了官呢?不得有个官名?圣泉,就是咕噜泉的官名。
孔子周游列国到吕梁,见泗水“巨石齿列,波涛汹涌,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又见一男子蹈于水中,随波逐流……孔子惊异于此人游泳技艺高超,遂问“蹈水有道乎”?那人就给他上了一课:“吾生于凌而安于凌,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这蹈水者也蛮厉害,三个排比就把孔子给镇住了,搞得老夫子一时无言以对,只望着滔滔洪水发呆,好一会儿才喃喃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jpg
圣人就是圣人,只这么一句,就让人陪他感叹了两千多年。
当时天就晚了,孔子打算跟弟子们在吕城过夜。却跑来一只小狗,咬着孔子的衣角不松口。孔子没把小狗一脚踢开,而是随它来到一个村子。“既来之,则安之”,就安营扎寨住下了。岂料当夜泗水暴涨,吕城被淹,孔子却安然躲过一劫。他住的这个村子,就被叫作圣窝村。
圣窝村就离这咕噜泉不远,谁能断定,孔子当年没喝过咕噜泉水、没在泉边的某块大石头上歇过脚?给咕噜泉取个官名叫圣泉,我看也是可以的。

 

 

02


雪芽呢?
雪芽是一种上好的茶。知道这个的还不多,多数人会说:上庄怎么可能有茶呢?
孔子来的时候,这里没有茶;清代张镗来做户部分司员外郎,这里依然没有茶;世居上庄的百姓,人老几辈子了,也没见谁在这儿种过茶。
张镗的岳父是孔子后裔,故张镗不敢不尊孔。当然,他的尊孔,不单为讨老泰山的欢心。因为孔子曾在“川上曰”,所以,就在“川上曰”处建了观道亭和川上书院。这时的张镗,满脑子都是孔子,却没想着要在书院附近种点茶。多好的机会,让他错失了!


其后的几百年间,有名无名的来了很多,也发了很多感叹,就是没谁想着要在这儿种点茶。茶跟吕梁人似乎绝着缘。喝茶的有,就是没有种茶的。
近年来,“两山理论”渐成共识,人们也才发现,吕梁这片曾经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竟还保留着可贵的环境资源。也许,正是由于“欠发达”,才使这片青山绿水幸免于工业化狂潮,得以保留下元气。吕梁人是幸运的!那些被“发展”狂潮赶得跟头接跟头的,正忙着治理以图恢复,吕梁人却在为青山绿水做着精心打扮。更加靓丽的吕梁,将惊现于人们的面前。
“徐州后花园”的建设紧锣密鼓,天南海北的草木花卉赶来这里安家。没人说得清,吕梁究竟新植了多少树木花卉。吕梁短暂驻留间的发现,令我很是吃惊,仅上庄的海棠湾,就有60多种10万余株海棠,观花类、观果类、观花食果类……竟然这么多“名棠”!
但依然没有茶!不仅上庄没有,洪山村也没有,整个吕梁山区,乃至整个铜山境内,目前都还没有人种茶。
国际园博会将于明年夏季在这儿开幕。天涯海角的、国内国外的,很多客人要来,没有待客的茶怎么行呢?虽然,清冽的圣泉也是好喝的,但是,没有茶,不也是个事儿?吕梁人的面子往哪儿搁?徐州人的热情怎么表达?
徐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吕梁一带多丘陵,属黄泛冲积平原,土质沙淤参半,又有流泉急湍、湖面映天、山川俊秀,一方山青水美地,是多种农作物和树木成长的家园。可是,怎么就没有茶呢?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陆羽《茶经》上的这句话,似乎给出了答案。
自古以来,茶生南方,古代典籍中,鲜有北方种茶的记载。西方科学家更是断言:北纬30度以北地区不能种茶。
徐州处北纬33°43′~ 34°58′之间,无疑属“断言”不能种茶的区域。
抛开纬度不说,徐州是北方还是南方呢?不南不北吧。那么,徐州可不可以种茶呢?建设中的徐州后花园里,可不可以有些茶树呢?
张迪海来了,在圣泉边的山坡上,抓把山土闻闻说:“茶,这里可以有!”
很多人不信,荒山野岭的,怎么可能种茶呢?异想天开吧?

在圣泉边的简易板房里,听了张迪海先生一番言说,发觉他真不是异想天开。跟茶打了30多年交道,没有个八九不离十,他是不会信口就说的。
说要请我喝茶,杯里放了一撮干茶叶,也不加水,递过来让我闻闻。
我就闻了:“哦,香!”
他笑说:“这个香是茶本身的‘真香’,不是炒出来的‘火香’。”
我也喝茶,但我不懂茶。什么真香、假香,啥意思?
“真香不是加工出来的,跟天然去雕饰的美人一样;那种‘火香’就像女人化了浓妆,那美也是假的!我这茶,不仅具有天然香,而且没有生涩、土腥、苦味儿,喝着喉吻滋润,咽下满颊回甘,稍待便神清气爽、周身舒泰。这,才是好茶!”
好茶在杯里翻滚,睡醒了一样舒展,恢复了叶子原来的形状,颜色也如刚离枝时的样子,娇嫩、翠绿、鲜亮,惊得我一时词穷,惊叹道:“哎呀,这么绿!”
迪海先生说:“我最初也被这个绿给镇住了。几十年来,我见的茶多了!闻闻香,看看绿,又品品味儿,我就断定,这是好茶。”
说了半天,还不知这是什么茶。迪海先生说是圣泉雪芽。
圣水泉边竟能产出这么好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