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同(1950~ )江苏沛县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协、剧协会 员。国家二级作曲。历任沛县梆子剧团主弦、作曲,剧团指导员兼书 记。现任沛县文化馆馆长。先后为近百部剧目作曲。其中现代戏《青 春泪》、《飞来的闺女》、《桃花庄》等分别在省级以上获奖。器乐曲《金秋乐》、《山乡晨曲》、《喜庆》、《闹春》等分别参演江苏省少 儿艺术节、音舞节、民乐大赛、亚洲少儿艺术节、中国六艺节并获奖。 百余首歌曲在《歌曲》等书刊发表。《我的苏北大平原》、《共产党领 导咱奔小康》、《热土恋歌》、《一片春光一片歌》、《真情人间》、《这片土地》、《家乡恋歌》等,曾分别荣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 全国农民歌手电视大赛优秀创作奖及国家、省、市级多项奖励。
梁强华(1952~ )江苏徐州人。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音乐, 自学二胡、手风琴、竹笛等乐器。1983年至1987年毕业于中国音乐 学院理论作曲系函授班。1980年调徐州市工人文化宫从事职工文艺活 动的组织和辅导。1985年开始歌曲创作。1987年歌曲《纺工谣》获 福建开拓之歌征评一等奖,之后歌曲作品《风铃和小鸟》、《微 笑》、《少年的早晨》、《当那爱情的小船已经漂走》等相继获省级奖 项。2004年任徐州市二胡学会秘书长以来,参与组织了1600余人的 二胡方队演奏,此举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创作的二胡齐奏曲《欢乐的 二胡节》由刘文金指挥参加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曾为徐州市音 乐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会理事。
董瑞华(1952~ )江苏徐州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徐州市音协原副主 席。国家一级作曲。曾为江苏省梆子剧团副团长。徐州工程学院音乐系 特聘主任。198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作曲专业。创作有《运河四季 歌》等三部歌舞剧。作曲兼指挥《李瓶儿》等梆子戏、柳琴戏、电视 剧、话剧、广播剧音乐。其中多部获省、市级五个一工程奖、两届 戏剧梅花奖、民间艺术山花奖、国家级优秀演出奖、两项省级 一等奖,以及第31届世界戏剧节、省艺术节、戏剧节优秀演出奖和作 曲单项奖。另有舞蹈音乐、声乐、器乐曲获省部级奖。其中唢呐独奏曲《剪窗花》(合作)获文化部优秀奖。曾任《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 卷梆子分卷》副主编,并获文化部优秀编辑奖。独立完成《江苏梆子 戏志》音乐部分撰稿。
徐洪举(1953~ )江苏徐州人。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在徐州一中读书 期间便参加学校宣传队。1970年入徐州煤矿当矿工。1975年参加 徐州矿务局文艺宣传队,担任演奏员、创作员。1984年调徐州矿务 局一机厂工会。多年来,先后在省、市专业刊物发表作品数十首,其 中,《飞向煤海的歌》(合作)参加1983年江苏省五月歌会获 一等奖;1989年作品《千天颂》参加江苏省煤城之春声乐比赛获一 等奖;同年,歌曲作品《闪着泪花的歌》、舞蹈音乐《盼》参加煤炭 部文艺汇演双双获二等奖。扎根矿山38个春秋,赞美矿工,歌颂劳 动,有数十首歌曲作品在矿山流传。2008年参与徐州市献给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歌曲汇编《彭城歌萃》的编辑工作。
马淑芬(1955~ )女。辽宁开原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79年考入徐 州地区文工团,1984年并入徐州市歌舞团,任独唱演员。师从于黄友 葵教授。2004年进修于中央音乐学院。在1991年、2003年、2007 年江苏省音乐舞蹈节中均获优秀演唱奖;在华东6省1市卡拉OK大赛 中获一等奖,并获华东6省1市演唱明星称号。在声乐教学方面亦 取得了显著成绩。多名学生考入高等音乐院校。多年来,由于在声乐 演唱和教学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多次受到徐州市人民政府的嘉奖。 曾为徐州市政协第8、9、10届政协委员,徐州市政协第11、12、13 届常务委员。
潘铁鸣(1954~)江苏新沂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徐州市 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新沂市音乐舞蹈协会主席,政协新沂市四 届、五届常委。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自1976年 在新沂市文化馆从事音乐工作并担任音乐辅导以来,致力于音 乐普及教育,组织和开展音乐活动,并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 合,先后创作音乐作品数百件,几十次参加国家、江苏省和 徐州市各类音乐大赛并获各种奖次,其中《我没到过香港》(曲)曾获江苏省文化厅主办的百年圆梦创作演唱大赛金 奖,另有作品在省内外音乐刊物发表、演出和在电台、电视台 播出;参与了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 苏卷》徐州地区舞蹈项目音乐部分的发掘整理工作;积极组织 实施中宣部、文化部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 五星工程奖,多次受到新沂市委、市政府的表彰。1999年 被新沂市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石景玲(1957~ )女。山东泰安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徐州市音乐家 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高级职称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研究馆员。现任 徐州文化馆副馆长。作品童声合唱《我的梦》获文化部第三届群星 奖银奖。合唱《维维之歌》获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中国工人歌 曲评奖金奖。器乐演奏《快乐的小乐手》获上海之春国际音乐 节一等奖。舞蹈音乐《美丽生命》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金奖。舞 蹈音乐《妞妞和牛牛》获华东六省一市舞蹈大赛作曲二等奖。舞蹈音 乐《丰收落子》获江苏省和谐家园新作品大赛金奖。另有《走在 春天的路上》等五首歌曲连续四届获得徐州市五个一工程奖。参 与组织策划了徐州市首届马可艺术节等多项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马东风(1958~ )笔名禾风。山东微山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78年 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音乐系,同年留校任教。1982年修业于天津音乐 学院作曲系。2003年由曲阜师大调徐州师范大学。现为徐师大音乐学 院院长、教授,徐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江苏省音协理事等。曾主讲过 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史、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等课程。多年来, 编撰教材6部,发表论文158篇,创作音乐作品38首。主要论文有《论 我国音乐教育的起源》、《关于乐理学科的历史进程》等;著有《音 乐教育史研究》、《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音乐教育学》(译 著)、《基本乐科教程乐理卷》(主编)、《调性与和声技法探究》 等。曾获教育部首届艺术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和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 奖及多项省级奖励。2000年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2007年获教育 部全国艺术展演优秀论文一等奖。
孙巍巍(1959~ )江苏徐州人。中国陶笛协会理事。江苏省 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管乐协会会员。徐州市音协理 事。198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长笛专业。同年 到徐州师范大学音乐系任教。199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 进修研究生课程,师从著名长笛演奏家、教育家朱同德教 授。1997年借调至国家教委艺教司负责全国中、小学音 乐教师竖笛教材编写和教师培训,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录 制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竖笛的吹奏和竖笛教学录像 带,并参与中、小学音乐课本的制订。经本人推荐,竖笛 被教育部正式写入教学大纲。1999年任徐州师范大学音 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南京师范大 学、中央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获得过省级 大赛二等奖。发表专著、论文十余部(篇)。
唐殿坤(1958~ )山东泗水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徐州市音协原副主 席。江苏省艺术系列职称评审会委员。1972年入徐州市歌舞团。历任 首席小号、首席打击、乐队队长、副团长。国家二级作曲。先后师从中 央歌剧院演奏家金纪广、上海交响乐团首席小号李白桦、前线歌舞团国 家一级指挥及作曲家常畅。曾策划、编导《热土雄风》等5台大型文艺 晚会。参演舞剧《红色娘子军》等10余部中外作品,交响乐等200余 部作品。主要作品有舞剧《淮海雪》、音乐剧《回家》等,歌舞、舞蹈《和谐春风》等百余部,声乐、器乐作品《黄河儿女》、《丰碑颂》等 百余部。荣获国家级一等奖7项,省部级一、二等奖30余项。省、市级 五个一工程奖各一项。被评为江苏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刘学平(1960~ )山东泰安人。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现 为徐州市音协理事、徐州市马可合唱团副团长。1978 年以来,长期从事工会群众文化工作,其间自学声乐。 多年来,经常参加市文联等文化部门组织的音乐活动, 深入基层,为群众演唱。为此,曾荣获徐州市新长征 突击手、云龙区优秀人才代表等称号。1987年 之后曾多次在全国性声乐赛事中获奖:如交通部第三届 长虹杯歌手邀请赛获一等奖,全国部分省市浪潮 杯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三等奖,商业部全国商业职工歌 手大奖赛长江杯奖,以及商业部全国商业职工徐 百杯话剧小品比赛二等奖、优秀演员奖。此外,在江 苏省企业职工文艺比赛中获多项奖励。
房晓慧(1960~ )女。江苏徐州人。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毕业于江苏 教育学院,后就读于南师大音乐学院研究生班。先后在徐州市文化 艺术学校、徐州教育学院、南艺音乐学院成教院任声乐教师。现为 徐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多年来致力于美声演唱和声乐教学。1983 年参加江苏省五月歌会演唱《飞向煤海的歌》获一等奖;1992 年参加全国煤炭部会演演唱《妻子的心愿》获一等奖;1998年在江 苏第三届声乐大赛演唱《快乐欢欣》获一等奖。1990年参加央视 一套五一晚会演唱《我爱矿山不夜城》,2001年在央视三套 五一晚会演唱《太阳石,太阳神》。多次担任省、市声乐比赛评 委。多年来培养学生多人,有的考取高等音乐院校,有的在国际、国 内赛事获奖。还曾获优秀声乐指导教师奖。
冯维箫(1962~ )江苏徐州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徐州市音协副主 席。1979年公派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司徒华城教授。1989年为46个国家和地区专场演出。2007年中央 电视台邀录小提琴独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007年在人民大会 堂演出。2003年代表江苏省获文化部等举办的文艺展演银奖。2005 年与国际比赛金奖获得者索菲亚唐纳教授合作演出成功后,被聘为 音乐形象大使。两届获江苏省音舞节演奏最高奖项。几十年来为中央 音乐学院、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中外著名音乐院校输送优秀人才近 百名。被文化部、中国音协、省文化厅、省音协分别授予优秀辅导 教师称号。有《小提琴教学中教师、家长、学生的关系》等两篇论 文,分别在省级学术性刊物上发表。
刘 政(1962~ )江苏徐州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徐州市音 协理事。徐州市马可合唱团声乐指导。国家一级演员。毕业 于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师从著名男 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岑冰先生。1978年入徐州市歌舞 团任独唱演员。随团演出数千场,演唱了大量中外艺术歌 曲,首唱了《彭城之歌》等歌唱家乡徐州的原创歌曲,受到 专家首肯和观众好评。有辞条收入《中国音乐家名录》和《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首张 个人原创歌曲《中国当代歌唱家作品经典刘政》CD专 辑。1987年获徐州市人民政府嘉奖。2006年获江苏省人 事厅、文化厅全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多次 荣获国家、省、市级专业声乐大赛金、银、铜奖。
宋书林(1963~ )江苏邳州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 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徐州市音乐家协会副 主席。邳州市政协常委。作品曾获文化部全国声乐比赛最高奖 优秀作品奖、全军战士文艺奖一等奖、江苏省诗词歌赋 咏江苏歌曲奖等。《太阳和祖国》、《回家》、《祖国吉 祥》等作品分别由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广 东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军营柳 荫下》、《人民》、《回家》等作品分别由阎维文、祖海、 王丽达等演唱。发表歌词、歌曲近千首。出版歌词集《书林 一叶》。另有诗歌、散文、杂文、随笔、诗论、词论散见于 各地报刊。有辞条收录于《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音乐 家名录》、《中国当代歌词史》。
魏颖惠(1970~ )女。江苏徐州人。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1988年参加工作。1989-1992年师从上海音乐学院顾平 教授学习声乐,攻美声,兼学民族唱法。1999年调入徐州 铁路文化宫,现任文化指导员。曾参加全国、铁道部、江 苏省、山东省等举办的青年歌手大赛。1999年参加全国产 业系统文艺展演,获美声唱法银奖;2002年在彭城啤酒 杯淮海经济区歌手大赛中获美声唱法金奖;同年获铁道 部第二届火车头群星奖声乐大赛一等奖、首届全国职 工艺术节声乐比赛银奖、山东省首届职工歌手大赛金奖; 演唱歌曲《我是那一声风笛》获山东省五一文化奖;担任 领唱的济南铁路局合唱团两次参加全国汇演均获第一名。 2004年被铁道部命名为火车头职工艺术家。
董 兵(1971~ )江苏铜山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国音乐 学院本科。现任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音乐表演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主要 从事中国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荣获第九届 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银屏奖、团体铜奖、江苏省选拔赛 专业组第一名。在《中国音乐》、《艺术百家》等专业性国家刊物 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校园歌曲创作实践与音乐教育理论》等学 术专著及教材4部。主持省级研究课题一项。2007年出版个人独 唱专辑《大黄河》(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所教学生在全国性 声乐比赛中获奖30余人次,经常举办个人学生独唱音乐会。
李祥东(1972~ )山东滕州人。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现 为徐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市职工音乐协会主席,全 国火车头职工艺术家、中国铁路文工团特邀演员。 现供职于上海铁路局徐州军供站。多年来,多次参加国 家、省、市级声乐比赛。2001年在中国音协主办的爱 我中华江浙沪青年歌手声乐比赛获通俗唱法第一名; 2003年演唱《祖国高于一切》获江苏省委宣传部五个 一工程奖;2004年在第四届铁路声乐比赛中获通俗唱 法金奖。工声乐之外,兼及戏剧表演。2007年在铁道部 举办的戏剧小品大赛中,演出情景剧《领袖的风采》获 特别表演奖。近年来,两次参加铁道部火车头职工艺 术家心连心艺术团的慰问活动。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于 职工艺术家称号。
孟 醒 (1978~ )江苏徐州人。徐州市音协副主席。3岁随父 孟宪洪学习柳琴,6岁拜柳琴演奏家王惠然为师。1996 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1999年师从刘顺老师学习 指挥。2000年毕业后自愿回徐州师范大学音乐系任教。 同年创建徐师大民族乐团任指挥。2003年当选中国民族 管弦乐学会阮专业委员会理事、柳琴专业委员会理事。 2008年赴新加坡随该国指挥家郑朝吉学习指挥。曾担任 南京艺术学院及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民族乐团指挥。曾多 次策划执导苏北地区大型音乐活动。多篇学术论文在国 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曾获首届全国中小学民乐独奏 观摩赛二等奖、全国青少年民乐团队北京邀请赛大学组 小型乐队最高奖阳光奖,连续四年荣获全国校园春 节晚会节目一等奖。曾随团出访加拿大、奥地利。
刘梦笔(1906~1999)安徽萧县人。中国画家。幼承庭训,得习书画。受萧龙士先生启蒙,后于徐州美术专科学校从王琴舫先生学习花卉。1931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绘画系,亲受潘天寿、李苦禅、李可染、林风眠诸名家的指导。毕业后长期在徐州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他尤擅写意花鸟,作品曾在国内一些城市展出,并有作品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画展中获奖。他的画作享誉日本国,徐州沦陷时期,日寇威逼其作画,他宁死不从。日寇怒之,竟将其长女杀害,然铮铮风骨不改。解放后,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市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