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心(1909~1995)江苏铜山人。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音乐教育家, 音乐活动家。1929年毕业于铜山师范学校,后考入上海新华艺专音 乐系。毕业后任铜山县中、私立徐州中学音乐教师,其间组织中华口 琴会、徐州艺波音乐会任会长、理事长。抗日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抗 日救亡宣传活动,任第五战区抗日艺术宣传大队队长。抗战胜利后, 重任中学教师并组织中原艺社、薰风筝社,任理事长。徐州解放后, 一直在徐州二中任教,曾任中学音乐教研组长、市文联筹委会音乐组 长、音乐夜校校长等。1952年发起成立彭城筝社任理事长;先后举 办7期培训班,培养业余筝手250余人。热心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 挖掘、整理,曾创作或改编的民间乐曲《徐州小景》、《傍妆台》、《徐州八板》广泛流传。曾为市政协七届委员会委员、市文联委员、 市音协顾问、民盟离退休支部主任等。
解 铮(1923~1993)安徽砀山人。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毕业于砀山后 期师范。1949年参加中共徐州市委文工团乐队,从冯宜民学习作曲。 1956年任徐州市群艺馆音舞组组长。曾挖掘整理唢呐曲牌70余首、徐 州琴书曲牌20余首,部分曲牌被收入1960年版的《江苏民间音乐选 集》。1959年任江苏省柳琴剧团乐队队长兼作曲。歌曲作品有《保卫 世界和平》、《徐州大变样》等。曾为150多个剧目设计音乐和唱腔。 其中《杨三姐告状》、《白蛇传》、《双玉蝉》、《耕耘序曲》中的新 创唱段,后被剧目音乐广为采用并成为学员练唱主要唱段。唱腔设计的《小燕和大燕》(合作)1979年赴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 出,获创、演双二等奖,后摄成戏曲艺术片。另作有《喜临门》等30 余首曲牌,与黄奕整理、编辑了《柳琴戏唱腔选集》。
冯晓舟(1924~ )山东济宁人。194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校。1948年任 徐州一中音乐教师。曾任徐州市中学生艺术团首席指挥。与前苏联亚历 山大军乐团、驻徐部队合作指挥《莫斯科北京》、《黄河大合唱》及 徐州市首届运动会会歌等。1980年以来,冯氏家庭乐队先后为接 待加拿大、日本、奥地利等国际友人及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演出,为 社区、部队、社会福利院募捐义演近二百场次。曾应中央文明办等部门 之邀,十进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并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曾荣获全国第 二届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银奖、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美好家庭、 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等称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徐州电 视台先后为其家庭录制了音乐专题片《深巷里的琴声》、《心弦》在中 央、省、市电视台播放。
孔庆泉(1929~1999)山东济阳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江苏省音协 理事,徐州市音协副主席,徐州市音乐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徐州市文联 委员,济南铁路局文联理事,徐师大音乐系兼职副教授。1950年起历 任小学、中学音乐教师至退休。其间1959年9月至1963年9月曾任徐 州市文工团乐队指挥、江苏省歌舞团演奏员。近40年的教育实践,积 累了丰富的音乐教学及扬琴、木琴的演奏、辅导经验。一生悉心培养并 向高等艺术院校及专业艺术团体输送了数以百计的优秀音乐人才。曾 两度出席江苏省文代会。1955年曾代表铁道部,在文化部、教育部、 中华全总主办的全国8大城市职工文艺会演中演奏广东音乐《惊涛齐破 阵》,获个人演奏二等奖。
冷 冰(1929~2009)江苏徐州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49年入伍。 历任演奏员、创作员、乐队指挥。抗美援朝胜利后转业至山西,历任 音乐教员、教研组组长、创作组组长、文化馆干部。1976年调水电部 基层教育处。1986年离休返徐。自抗美援朝期间创作《叫它快完蛋》 起,60载笔耕不辍,作曲数百首。有数十首在《歌曲》等省级以上刊 物发表。其中《银河繁星落山窝》被选入《战地新歌》。《西部印象》 等数首作品分获国家级二、三等奖。1988年为江苏省第11届运动会大 型团体操《拼搏》作曲。2000年举办冷冰作品演唱会。出版个人 作品集《心曲悠扬》及《快哉心声》。1988年自办哆来咪幼儿音乐 苑,部分学生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等知名音乐院校。2000年自筹组 建大风民歌合唱团。
李子秋(1931~ )江苏丰县人。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徐州市音乐家协 会原理事、徐州市古琴社顾问。1951年在徐州市群众艺术馆工作。 1956年、1957年曾先后被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录用为工作 人员,均未赴职。曾被错划为右派并因此劳教,后得摘帽解教。 1982年调入徐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工作。1988年参加国家文艺集 成、志书的编纂和资料整理。编著《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江苏卷徐州 分卷》(上、中、下3集,副主编),并获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全 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纪念奖。2007年参与编纂《徐州民间 音乐集成》,并任《琴书卷》主编;该《集成》于2008年由中国戏剧 出版社出版发行。
李石剑 (1934~ )安徽濉溪人。副研究馆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 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曾为江苏省音协理事、徐州市音协副主席。1949 年参加徐州市委文工团。次年入徐州警备区政治部文工团。1957年起 调至徐州市文联。历任干事、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担任过《徐州 歌声》等刊物的责任编辑及《江苏音乐》特约编辑。1954年起在《歌 曲》、《词刊》等省级以上刊物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发表、播出作 品200余首。其中,《白鹅,你为什么这样快乐》等多首歌曲获省级 以上奖。近作有电视音乐艺术片《爱心在大路》、《在灿烂的阳光 下》、长诗《大海之魂献给世纪伟人邓小平》。出版歌词集《流 动的诗情》、朗诵诗集《早开的迎春花》、诗文集《红叶碎影》。主 持编辑、编纂《徐州民间音乐集成》(4卷)等。多次为全市大型歌会 策划、组织、撰稿。1986年受徐州市人民政府表彰。
蔡 箴(1935~ )女。江苏苏州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协声乐 表演委员会原委员。徐州市音协原常务理事。1950年起先后为华东炮 兵文工团、三野特纵文工团、赴朝志愿军文工队演员。1959年任沈阳 军区前进歌剧团声乐教员,负责《洪湖赤卫队》等大型歌剧主要演员的 演唱辅导。曾随前苏联、朝鲜专家学习声乐,后师从中央音乐学院周美 玉教授。后转业至新沂文化馆。1971年任徐州市歌舞团声乐教员兼独 唱演员。1978年任教于省文化局声乐演员训练班。1990年任徐州市文 化局主办的蔡箴声乐小组声乐教师。30多名学员分别考入中央音 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知名艺术院校。另有多名学员成为活跃在文艺 舞台并多次在省、市级大赛中获奖的优秀歌手。
张家强(1937~ )天津市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为中 国二胡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教学研究会会员、徐州市音乐家协会顾问、 徐州市二胡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高级考官。早年毕 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先后师从陈洪、黄友葵、甘涛、闵季骞等。 历任中学音乐教师、师范学院音乐专修班理论教员。参与编纂省中小 学音乐课本,任《徐州民间音乐集成民歌卷》副主编。论文《音乐教 育功能浅见》获一等奖。1997年在央视东方时空栏目中演奏二胡 独奏《江河水》(片段),市级音乐会演奏二胡独奏40余场。从事二 胡教学40余载,培养大批人才,多人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有的已成 为教授。参与组织中国徐州首届胡琴节;在琴韵汉风音乐会 上,与闵慧芬、蒋巽风等同台演奏。
费承铿(1937~ )江苏苏州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协首 批会员。曾任南京市音协副主席、徐州市音协主席、徐州师范大 学音乐系主任。现为徐师大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音 乐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 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主编。从教50余年,始终刻苦学习和研 究音乐教育及作曲理论。两度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曾参与教育 部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编写及中师音乐教学大纲的起草主笔。曾 参加《音乐课程标准》的研究制定。近年来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音乐教材兼及全国课标和新教材的培训。著作和论文颇丰, 如《小学音乐教学问答》等。近有《青少年学和声》、《小学音 乐教学》、《钢琴即兴伴奏练习曲》、《群众合唱九讲》问世。
徐 强 (1938~ )江苏徐州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徐州市音 协原理事。1958年任徐州市首届业余合唱团副团长。同年 入徐州市文工团任独唱演员。1964年公派至解放军总政歌 舞团,师从严璐,后至天津歌舞团师从李维喜、张英明。自 学林俊卿博士的咽音训练。1972年到市第九中学任音乐教 师,开始从事音乐教育及少儿声乐教学研究。两度出席江苏 省音乐教学学术研讨会,宣读了《喉器与少儿的声音教育》 等三篇论文,并被定为全国交流文稿。论文《试谈少年儿童 的声音训练和喉保健》发表于《人民音乐》等刊物。造就 歌唱者的喉器,使之利于艺术歌唱的理论,指导多名学生 考取中央、省级及国外音乐院校或在全国、省级声乐大赛获 奖。曾获全国推新人大赛及省音协考级优秀辅导教师等 称号。
庄泉忠(1939~ )福建惠安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徐州市音协原理事。 196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同年入徐州市文工团任演奏员兼作 曲。曾为《秋海棠》、《南京汽笛》等多部话剧作曲、配乐。1961年创 作民乐合奏《太湖渔歌》,由中国唱片厂录制发行。20世纪80年代与人 合作笙独奏曲《饮泉招鹤》,于2000年先后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和中国 青年出版社出版并发行VCD光盘。该曲还由笙演奏家雷建功在20多个国 家和地区艺术交流。创作并演奏的《运河之春》等器乐曲先后在省电台、 电视台播放。另有柳琴独奏曲《黄河故道春意浓》、舞蹈音乐《情在蓝 天》、歌曲《风雨之恋》等3首分获省级奖。参加《徐州文化志》、《清 泉熔炉》优秀歌曲百首编撰。主编《徐州民间音乐集成民乐卷》。
杨在强 (1939~ )山东淄博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为徐州市 歌舞团创作室主任、音乐总监,中国单簧管协会理事。1963 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多年来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声乐、器 乐创作兼及。获奖作品有:舞剧音乐《淮海雪》、《汉风乐 舞》、《运河四季》;小舞剧音乐《南湖船的火种》;舞蹈音 乐《车轮滚滚》、《矿灯闪闪》、《师徒俩》等;器乐曲有 管弦乐合奏《欢庆》、民乐合奏《汉风遗响》、古筝独奏《水 流红》、埙管二重奏《别姬》、长笛独奏《苏北抒情》等。歌 曲作品有《拉魂腔》、《风流之歌》、《恋》、《彭城美》、《东方》、《世界面前有你和我》、《同在阳光下》、《彭城 赋》等。
王发仁(1941~ )江苏徐州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 学研究会会员。196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音乐专修班(五年制), 师从陈洪等教授。毕业后分配在徐州市第一中学。曾为市音乐教研组副 组长、音乐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市音协常务理事等。从教40年,桃李 满天下,有的已成为知名音乐家,如扬琴演奏家赵扬琴、男低音歌唱家 张盾、国家一级作曲王士坤等。辅导的合唱队在省级比赛中获三等奖; 辅导的学生夏咏秋在省中学生会演中获三等奖。创作的歌曲《春天阳光 多暖和》获省级三等奖。主讲的音乐课《多声部训练校园诗情》获 省级优秀奖。经常参与省、市级音乐活动,或讲授合唱与指挥,或为大 型歌舞音乐配器。
沈其严(1941~ )江苏江阴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徐州市音乐家协会原 副主席。徐州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研究会主任。江苏省教育学会音乐 教育专业研究会名誉理事。中国教育协会音乐专业研究会会员。毕业于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从事音乐教育近40年,为高等音乐院校输送的 200余名学生中,在国际、国家、省、市级音乐比赛中获奖50余项。 撰写论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理论探讨与政策研究》等10余篇。作 曲并演奏笛子独奏曲《江南之春》、《矿山新一代》等多首,在中央 台、省市台播放。由于教育工作成绩突出,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 江苏省中学音乐特级教师、徐州市首批名教师等称号,并荣获 江苏省中等学校红杉树杯园丁奖金奖。
吴广川(1945~ )四川峨眉人,祖籍江苏沛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 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协、剧协会员。当过农民、代课教 师、县剧团编剧、文化馆副馆长等。现为沛县文学创作团常务副团 长,副研究馆员。多年来,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百余万字。成名作有执 笔创作的现代戏《青春泪》、《飞来的闺女》等;曾在《文艺报》、《文汇报》、《诗刊》等发表大量作品,并在《词刊》、《歌曲》等 刊物发表歌词近千首、词论30篇。词作《炎帝颂》(冯世全曲)获 全国炎帝颂征词一等奖;《共产党领咱奔小康》(孟宪同曲)获 全国第二届农民歌手大赛优秀创作奖。出版歌词集《梦中的母亲》、《望月》,文集《故乡寻梦》等。《歌曲》、《词刊》有图文介绍其 成绩。歌曲《月光芬芳》(词作)被收入沈阳音乐学院教材。曾获沛 县县委、县政府颁发的特殊贡献奖。
欧知柏(1948~ )江苏徐州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徐州市音协原 副主席。徐州职工音协主席。从事音乐创作40余年。参与策划、 组织、编导数十次市级大型音乐活动。写出颂扬徐州和徐州人民 精神风貌的百余首(部)作品。《小河水哗啦啦》等20余首歌曲 获国家、省部级奖。改编、指挥无伴奏合唱《清粼粼的水来蓝莹 莹的天》及民族管乐曲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歌曲《前进!光荣的 中国工人》被省五月歌会定为会歌。论文《浅谈少儿歌曲可 唱性的心理依托》等在全国性学术座谈会发表。主编《徐州民间 音乐集成民歌卷》。编辑《彭城歌萃》。2005年首创小学班级 民乐团,编写教学总谱和《少儿识谱及固定音高训练》。2003 年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1986年受徐州市政府表彰。1990年获 徐州首届文学艺术评奖一等奖。
孟庆武(1946~ )河北景县人。副研究馆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 江苏省音协理事、徐州市音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先后有5件作品获国 家级一、二等奖。其中,歌词《水上人家》1988年获全国成才之 路大赛金奖。《旋律的桥梁》,与石祥、王健等词家之作一同入选 全国十佳歌词。《彩印之歌》(本人词曲)获全国工人歌曲大 赛金奖。《山记着你,水记着你》(本人曲)获全军文艺汇演作曲 二等奖。《滩涂美》(本人词)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1991年 3月,赴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青年业余创作者会议,其《水上人家》 的获奖成绩,被写入林默涵的开幕式致辞。1986年受到市政府表彰。 1990年获徐州市首届文学艺术奖励一等奖。
孟宪洪(1948~ )江苏徐州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高级工艺美术师。197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音乐 系,师从于王惠然、闵季骞。曾为徐州乐器厂厂长、 徐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 会柳琴协会常务理事等。多年来,创作200余首音乐 总谱。1977年弹拨乐五重奏《支前小车队》在江苏 业余文艺调演中获优秀奖;歌曲《祖国在笑声中奔 跑》、《白鹅,你为什么这样快乐》、《知心的朋 友》、《工人最爱流水线》等获省级优秀奖。从事柳 琴教学30余年,众多学生考入高等音乐学府。多篇 器乐改革与教学论文在《乐器》等刊物发表。是全国 柳琴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参与了徐州市近30 年来许多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因成绩优异,1986年 受徐州市人民政府表彰。
梁国华(1948~ )江苏徐州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 员、江苏省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徐州市音协原主席现名誉主席。16岁 开始诗歌创作。1964年插队。1972年调至铁路系统。坚持业余创作 近40年,先写诗歌和杂文,有诗在《诗刊》、《雨花》发表。1985年 始兼写歌词至千余首,并有400余首发表或获奖。获省级以上奖近百 项。其中,《得民心者得天下》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十八 弯水路到我家》(词)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MTV大赛中获金奖。 另获国家级奖、文化部及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厅奖数十 项。曾获山东省自学成才奖、铁道部火车头艺术家称号。不少 歌词谱曲后成为电视剧主题歌并产生广泛社会影响。1992年受徐州市 人民政府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