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东(1969~ )江苏徐州人。江苏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徐州市舞协理 事。国家二级演员。1982年考入徐州市戏剧学校舞蹈专科。毕业 后考入徐州市歌舞团,师从舞蹈家崔珊庆。后赴北京舞蹈学院和前 线歌舞团深造。1998年任该团舞蹈队队长至今。从艺30年来,不 懈追求舞蹈艺术。主创编导中国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式《和谐交响》 受到文化部和省政府嘉奖。主演舞蹈《云歌水》获江苏省第二届舞 蹈比赛铜奖。舞蹈《春满江河水》、《红旗颂》获江苏省音舞节优 秀表演奖。《囚歌》获市级大赛一等奖。舞剧《运河四季歌》分获 省、市级五个一工程奖。所率舞蹈队先后荣获省文化厅先进单 位、徐州市先进单位等称号。
王 敏(1970~ )四川温江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协社会教 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少年手拉手艺术团舞蹈艺术总监。徐州市 舞协副主席。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舞蹈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 研究生。北舞附中客座教师。1983年入徐州市歌舞团。1984年 入83226部队文工团。1991年复员。2000年创办徐州市靓点舞 校。10年来为各大中艺术院校输送舞蹈人才近百名。曾获中国舞 协小荷园丁中国基础教育先进个人、全国优秀音乐舞蹈工作 者、 全国民办学校优秀校长、 中国民办优秀教育家、 中国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 等称号。 多篇论文在全国获奖。 其 中,《铸魂》、《我和舞蹈有个约会》及《浅谈徐州汉画像石韵律 的艺术特征》分获全国教研成果论文一等奖。
王寒晗(1975~ )女。江苏徐州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徐州市舞协 理事。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考级高级教官。中国矿大艺术学院及徐 师大科文学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芭蕾舞创作、教学和研究。代表 作: 芭蕾舞《 蓝色水兵》、《 艾丝米拉达》、《 美丽的西班牙女 郎》等。其中《蓝色水兵》、《清清荷塘尖尖角》分获第四、五届 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最高奖小荷之星奖,本人两获 小荷园丁 称号, 并受到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联嘉奖, 2007年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节授予中华优秀园丁称号。所创王 晗音乐舞蹈学校在全国各类赛事中获奖300余人次,数十人考入各 大艺术院校。多次率团参加央视等电视台节目录制及演出。并应邀 赴美、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演出。
关 玉(1977~ )女。江苏徐州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徐州市舞协 副秘书长。贾汪区音舞协会主席。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舞蹈系。现 任徐州文化艺术学校舞蹈老师、关玉舞蹈学校校长。舞蹈《竹林深 处》及《草原雏鹰》2003年分获首届中国艺术节金、银奖,并荣获 最佳园丁奖;三人舞《花茉莉》、《次仁拉索》,2006年获香港 金紫荆花 综艺大赛金奖,《 鱼儿水中游》 及独舞《 在那遥远 的地方》 分获金奖;《 美丽的姑娘》 获 2006 年第四届 小荷风 采 全国少儿舞蹈大赛 小荷新秀 奖。 另有《 又见映山红》 等 多部舞蹈获省、 市级奖。《 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 研究》等两篇论文分获省级教研论文评选二等奖。2008年冠名承 办3000余人参赛的关玉舞校杯徐州市第四届广场舞蹈比赛暨 第九届国标舞大赛。
姚克明(1934~ )江苏南京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群文系列副研究馆员,徐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1957年入江苏省歌舞团,其间搜集的民间号子入选《江苏民歌选》。1960年调来徐州工作,在徐州市文化馆担任群众文艺辅导,后在徐州市文联从事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民俗调研工作。 1984年有《徐州民间传说》出版。1989年后,组织并参与《徐州民间文学集成》(3套)、《徐州民间文化集》(3卷)、《徐州民间歌谣集》(3卷)、《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徐州卷》(7卷)等丛书的搜集、整理、编纂工作,其中独自完成了《传统儿歌》的编纂。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协授予的优秀组织奖;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等部门授予优秀编辑证书。《徐州民间歌谣集》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徐州卷》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并被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全国示范本。
李怀林(1936~ )江苏徐州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南艺美术科,后从师张文俊习山水画。1972年分来徐州,曾任群艺馆馆长,展览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民间美术学会理事、徐州市美协顾问。1982年负责出版徐州市第二届民间艺术展精品集,同年筹划成立了民间艺术陈列馆,收藏精品两千余件。1990 年组织参加中国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获全国十佳景泰兰杯。 1991年组织参加省首届民间艺术展,获先进集体奖。参与设计的巨型纸塑狮子头、跑马宫灯分别获文化部颁发的金、银奖。主编《徐州民间艺术荟萃》、《中国民间艺术论文集》(合编)均出版。有《李怀林水墨山水画集》出版。《春暖江山》入世界华人艺术展获银奖。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协颁发的中国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证书。
邓贞兰(1938~ )江苏丰县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自幼热爱民间文学艺术,先后在省、市和国家级报刊发表曲艺、小品、戏剧、故事等作品300余万字。著有故事集《刘邦出世》、《戏说刘邦》、《少女受骗记》;曲艺集《传统段子选》(一)(二)、《民间说唱》(系列丛书)、《宁大栓订婚》、《巧莲劝夫》、《古丰新韵》、《爱我丰县》、《苏北传统鼓词》、《民间巧言妙语》、《湖西老区革命歌谣选》等。有数十篇作品在省、市获奖。《刘邦出世》获江苏省第二届民间文学作品集评奖三等奖。因下乡驻点,组织群众活动贡献突出,县委、县政府曾记大功。参与编著多部民间文学集成和戏曲志书,是《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江苏丰县卷》主编之一。
单玉彩(1939~ )江苏铜山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铜山县文联主席。1959年参军。1986年入铜山县文联工作。从此便从事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6年间编纂了10本《铜山县民间文学集成》资料本,约250万字,为全国同级单位之首。1988年获文化部等3单位颁发的贡献证书;1991年获全国艺术学科颁发的先进工作者称号。为此铜山县县委、县政府记大功一次,并被评为县劳动模范。此外,他还从事报告文学、散文、戏曲、故事、笑话等文艺创作,获得了20多个奖项。2004~2008年任徐州人民广播电台《老单讲笑话》栏目主讲人。
王桂英(1940~ )女。江苏新沂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会员。父母早逝,自幼学习剪纸,启蒙于做细木工的父 亲留下来的木雕图案和母亲留下的绣品。 虽不识字, 却能于日常繁重的田野劳动和操持农务之余, 凭一把 神来之剪记录了一个普通农妇的生活以及苏北农民的 淳朴、豪放神态。199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 国民协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3年被江苏 省文化厅评为特色文化明星。其作品在《北京周报》、《江苏画刊》、《中国民间文艺》、《中国农民报》等 国家报刊发表,有15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曾先 后在徐州博物馆和上海商城举办个人剪纸艺术展,多次 参加在上海、香港、澳门等地的民间艺术博览会,并获 国内外大奖。
王超立(1941~ )江苏徐州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66年毕业于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入徐州铁路分局工作,历任机务段党委书记、 铁路分局工会副主席。曾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二、三、四届理 事,徐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一、二、三届副主席。多年来,致力于民 间文学的搜集、整理、研究,数十篇作品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其 中《姚老黑摆渡》被评为优秀作品奖。1998年著作《彭城传说》被济 南铁路局评为五个一工程奖二等奖。1984年与人合作的《徐州民 间传说》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08年与人合作主编了《中国 民间故事全书 徐州卷》,该套系列书2009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颁发的山花奖。
胡存英(1941~ )江苏沛县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 协会会员,主任记者。1959年在《南京日报》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夜归》,1983年在《人民日报》发表短篇小说《春节前夕》,之 后陆续出版十几部著作,总计250万字。其中有报告文学集《徐州 人》、纪实作品《徐州民俗之谜》、畅销书《徐州千古之谜》,还有 学术性著作《投稿学》、人物传记《生命之光》、中篇小说《徐州名 伎关盼盼》等。报告文学《我抬前夫来打工》被江苏电视台和徐州电 视台改编为电视剧《同在阳光下》(上下集),并在中央电视台、江 苏电视台和徐州电视台播放。纪实作品《囚犯和权利》,1986年被 评为全国法制好通讯一等奖;长篇纪实作品《便衣警花》被评为江苏 省法制题材优秀作品。
甘信昌(1946~ )山东滕州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任徐州市民 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徐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20世纪70 年代初开始从事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工作,有多篇民间传说、故事 在《民间文学》、《乡土》、《民间故事》等刊物上发表,并收录在《 徐州民间传说》 和《 徐州民间文学集成》 中。 与人合作的《 徐州 民间文化集故事传说》卷,该丛书于2007年荣获徐州市五个一 工程奖;与人合作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徐州市区卷》,在 2009年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张炳根(1949~ )艺名拓屋。出生于上海。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协专业雕刻艺术委员会委员。自幼酷爱传统文化艺术,尤钟雕刻艺术。受安徽芜湖铁画艺术影响与启迪,改热锻为冷雕、压技艺,独创出冷钢板手雕的金属版画。创作的铁拓画先后在省、市、国家级举办的艺术博览会上获奖。《二龙穿壁图》在江苏省首届大阿福奖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上获铜奖,《车马迎宾图》在中国第四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获铜奖。近年来,先后被省、市,国家级各大媒体进行现场采访、报道。多次在各地展会上进行现场技艺展示。2009年独创的铁拓画已被徐州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项目。
周伯之 (1949~ )笔名柏枝。江苏邳州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江苏省民协理事、徐州市民协副主席。 1970年起从事民间文学采风工作,先后在《民间文学》、《乡土》等刊物发表民间故事总共80余篇、民间歌谣近百首。1981年同郭鹏、高子亮等人发起成立邳县民间文学研究领导小组,为当时徐州地区8个县中第一个民间文学协会,《新华日报》曾予报道。1988 年,作为副主编,参与《邳县民间文学集成》编纂工作,因成绩突出,受到江苏省艺术学科规划领导小组表彰。2005~2007年,作为副主编,具体负责《徐州民间歌谣集》(3册)、《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徐州卷》(7册)的通稿工作。两部书出版后分别获第八届、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个人已结集出版作品8本,其中《盘龙窝》获江苏省第二届民间文学优秀作品评选二等奖。
郝巧玲(1949~ )女。江苏徐州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自幼学 习手工艺制作,12岁即可独立制作民间工艺品。自2000年正式从 事香包工艺制作,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传统与时尚 相结合,无论小至6毫米的耳环还是大至36厘米的家庭饰品,其工 艺尽显中国民间手工饰品的特色。2006年郝氏中药香包荣获第三 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银奖,同年被江苏省旅游商品博览会评为 最受欢迎的江苏旅游商品;2007年被编入中国民间工艺指导 大全,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被省、市和中央电视 台报道。
曹邦健(1950~ )江苏徐州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在临学毛笔书法的同时,潜心探索手指书法40余载,尤以行草见长。其指书作品刚柔并济,枯湿相间。20世纪90年代先后在徐州博物馆、展览馆和南京静海寺举办个人手指书法展、《拥抱香港曹邦健手指书法展》。其作品2004年曾获江苏省首届大阿福奖金奖,指书《后出师表》、《兰亭序》先后荣获第二届、第三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指书《醉翁亭记》获中国民协举办首届(集美)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还先后被毛泽东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并被收入《现代中国美术通鉴》、《现代中国指墨作品大观》、《中国指墨》等丛书。
余广涛(1951~ )江苏徐州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出生于陶 艺世家,14岁即能熟练掌握全套的复杂制陶工艺,独立制作各种陶 器制品。历经数年的钻研、磨砺与领悟,积累了一套对于我国已失 传数百年的土陶乐器埙的制作技艺。采用传统的手工拉坯一次 成型,干柴土窑烧制,造型别致、古朴高雅,音色浑圆醇厚,被称 为埙中珍品,深受音乐界同仁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其制作的 古埙,曾被中央电视台和国内多家报刊报道。2005年9月在全国第 二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铜奖,同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荣获中国乡土艺术协会颁发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先进个 人奖。
马 利(1952~)女。江苏徐州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自幼受外 祖母影响,对手工女红有着浓厚兴趣,尤其对学做小动物及传统布 艺小挂件情有独钟。在外祖母的悉心传授、指导下,女红技艺不断 进步,逐渐形成个人的布艺特色,将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艺术融为 一体,既具北方人的纯朴、豪放,兼有南方人的细腻、秀美。所做 香包作品被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传承 人,曾获徐州民俗文化贡献奖,江苏省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大 阿福奖铜奖,第三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铜奖等。2008年,北 京农业博物馆收藏了她的直径40公分的布艺作品《如意绣球》和70 公分长的《莲年有余》。许多饰品被带出国门,作为珍品收藏。
齐运喜(1955~ )江苏丰县人。1985年在徐州《大风》杂志上发表处女 作《大锣、大石和大锤》以来,至今已在国内多家杂志发表小说和故 事300余万字,其中有50多篇获奖:《新娘才十四》在江苏人民出 版社举办的全国新故事大赛中获二等奖;《当门炮》获福州《新故事 林》年度大赛一等奖;《局长的神眼》获武汉《今古传奇故事版》 年度大赛优秀作品奖;《两个高手》在山东《故事大观》发表后被选 入《中国2000年度最佳故事》;《迎宾竹》在郑州《小小说选刊》 发表后被选入《中国2000年度最佳小小说》,后被广东湛江市作为 语文高考分析题;《阿福阿贵》获太原《中外故事》优秀作品奖等。 发表在故事派对网站上的《浅谈故事创作》先后被百家网站转载。
王振霞(1957~ )女。江苏徐州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香 包传承人。自幼受到外祖母和母亲的真传,经过几十年探索,苦心钻 研缝制的中国娃娃、香荷包、布老虎、彩粽、花鸟鱼虫等布艺香包, 色彩对比强烈,颇能代表徐州风格特色,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 值。率先独创香包立体软雕型,作为小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展览会 上获得金银铜和优质奖等。多次现场表演布艺香包技艺,被赞为彭 城一绝,享有娃娃王、巧女等称号。布艺小品多次被省内 外多家媒体报道,部分精品被国家级艺术馆、省艺术中心及市群众艺 术馆、民俗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