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名城·徐州

书 法 徐 州

——中国书法名城·徐州掠影 王冰石

书法艺术在徐州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徐州书法家频频在全省、全国荣获大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此,2008年4月中国书法家协会首批命名徐州为“中国书法名城”。

徐州是江苏书法重镇 有一支高水平书法创作队伍 江苏是全国书法大省,徐州是江苏书法重镇。多年来,徐州地区的书法创作一直保持着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自1989年至2007年,徐州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类书法、篆刻展览中有484件作品入展,51人次获奖。其中在已举办的两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书法展中有27件书法作品入展,有3人获奖。入选人数均以全国
地市级城市排名第一的殊荣引起国内书法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06年底,江苏省书协为表彰徐州书法创作取得的优异成绩,向徐州市书协颁发了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先进集体奖牌。

目前,徐州有中国书协会员90人,省级会员290人,其中取得书法专业大学本科和大专毕业文凭的有100余人。这支队伍文化素质较高,年龄以中青年为主,无疑是徐州书坛的生力军。他们在各类全国性书法展中都有上佳表现,有的是“兰亭奖”的获得者,有的是全国“行书状元”。

徐州人文历史悠久,全市书法、印章历史遗存十分丰富 徐州书法的崛起与徐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民俗风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徐州地处南北要冲,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山川雄秀,物产丰饶。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和本地的楚汉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决定了徐州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徐州地区大墩子遗址就出土许多彩陶器物,其上各色点线、几何形花纹向人们透露出远古书写点画的信息。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新沂花厅遗址出土大批玉器,其中有的玉器形制竟与上海地区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形制、纹饰基本一致,说明花厅遗址的灿烂文化,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结晶。

春秋时期,有博物馆珍藏的古徐国一批青铜器,其中一组纽钟上铸有“徐王之孙,……永宝用之”等铭文,是徐州最早的书法资料。

徐州是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两汉时期书法实物尚存刘邦《大风歌碑》。碑刻书风奇古,气魄宏大。又有西汉楚国第六代楚王刘注墓塞石刻铭一块。铁画银钩,苍劲古朴。除此之外,汉代刻石文字还散见于徐地出土的汉画像石上,有纪年、题榜、记事之类,皆东汉隶书,风格多样,率真烂漫。

与汉代书法遗存相比,徐州汉代印章实物资料也十分丰富。徐州博物馆藏汉代官印约250枚,私印约100枚。其中“宛胸疾艺”龟钮金印和“刘注”龟钮银印乃西汉诸侯王印,系印中珍品。民间帘青堂收藏
汉代私印约600余枚,形制多样,亦弥足珍贵。

汉以后徐州存世碑刻也很多,较知名的有唐《使院石幢》,八面柱形,楷书。书者是支度判官谭藩。有明代文征明书《疏凿吕梁洪记》,行书。有董其昌撰书《重修云龙山放鹤亭记》,行书等。

徐州还有众多的书法碑林、书法艺术馆设施。一是有徐州博物馆帖园和淮海战役管理处碑林。帖园原为清人杨映权(1761-1835)建。杨氏在山西知州任上所藏唐、宋、元、明名家书帖,回乡后出巨资将这批书帖摹勒上石。其中有欧阳询、虞世南、苏东坡、米芾、岳飞等书法精品。碑林则为当代政治家、艺术家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而题书的诗文刻石,计560余块。二是有戏马台、彭园、黄楼、云龙山碑廊(园)。陈列碑刻总计二百余块,大都为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少数为明清时期名人遗墨。三是建有李可染艺术馆(省文保单位),张伯英、王学仲艺术馆,收藏他们的个人资料和书法作品。

徐州书法源远流长,名家辈出 数千年文化积淀,养育了徐州大批从事书法、印章创作的人群。据统计,自西汉至民国,载入史册,可以列传的徐地书家、名人有105名左右。先贤的文采风流如长江之水流淌不绝,泽被后人。有史料可稽,有遗作传世,其中影响深远的几位重要人物,值得一提。

明 末 闫 尔 梅 ( 1 6 0 3 - 1 6 7 9 ) 、 万 寿 祺(1603-1652)。两人同郡籍,同年生,又同科中举。甲申之变后为恢复明王朝,二人又同举兵抗清,失败后,持节不仕,成为当时士民争相传誉的英雄,后人称他们为“徐州二遗民”。除气节著称外,二人诗文、书法、绘画、篆刻也非常高妙,徐州博物馆藏有他们的作品。

李蟠(1656-1729),清康熙36年状元。文章和墨迹非常出名,在当时倍受推崇。有遗墨《白燕诗十首》长卷传世。

张伯英(1871-1949),清光绪28年中壬寅恩科举人。曾为段祺瑞政府秘书长。张伯英目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官场腐败,后愤然去职,远离政坛,专心于地方公益与教育事业。日寇占领北平后,他闭户隐居,靠鬻字卖文为生。作为清末民初的重要书家,其书法初学颜真卿,后以北碑为宗形成特色,其书深受人们称道,被称为“伯英体”。自“伯英体”出,追随者众,尤为徐地一带学人仿效,成为历史上“彭城书派”的杰出代表,影响深远。张伯英还擅长碑帖书画鉴定,法书名画,一入法眼,真赝立判,故其所藏也富。他书学精深,著有《法帖提要》和《阅帖杂咏》诗卷、题跋等。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曾从先生游,多承指教,后也成一代大家。

钱食芝(1880-1921),清末秀才、书画家。他画学王石谷,诗追陶彭泽,书摩汉魏碑刻及刘石庵。李可染大师少年时的蒙师。有《怀薇草堂诗书画集》
行世。

↓下图↓:出席“中国书法名城”授牌仪式的书法家和徐州市领导共同书写的书法长卷 /2008年

1.jpg

新中国成立后,徐州籍书家首推李可染大师。李可染(1907-1 989),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当代山水画一代宗师。他的绘画成就已有定评,无需再说。他的书法也很有特色,其作书落笔厚重苍劲,富有金石味。他学颜体,但不为颜体所囿,善于从民间俗书中发现审美因子,经过变通,化腐朽为神奇,演变成独特书风。

书法教育结硕果,彭城书苑绽新葩 徐州书法艺术总体水平已跃入全国地级市先进行列,其重要原因全赖于书法教育,且有广度,有层次。

徐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从1999年-2008年,共招收7个书法本科班,招生182人,研究生6名。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徐州教育学院、徐州师范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均开设书法课,成为培养书法高等人才的摇篮。

徐州的中、小学也十分重视书法教育,许多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书法活动。目前,徐州市有40余所中、小学被省教育学会命名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

另外,民办的少儿书法学习班大量涌现,且具一定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民办书法班的从业人员有数十人,学生有数千人。

徐州市书协对中青年的培养与教育,主要依托徐州书画艺术函授学院。自1992年起,已培养函授生4000余名,自学考试生577人。自学考试生中获书法专业大专毕业证书的有83人。如今,这批经过系统教育的中青年,已成为徐州书坛的骨干。

繁荣书法创作,热情服务社会 徐州市书协在出作品、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努力遵循“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热情服务于社会。

每逢春节,徐州市及各县(市)区都积极组织或邀请书法家到农村、工厂、矿山、部队和社区为群众书写新春联。参加义务书写春联的书法家多达200余人次,书写春联数万副。这项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赞扬。

2006年,由徐州市书协等单位倡议举办了“铸本杯”徐州市首届书画家作品慈善义卖活动,共收到捐赠的书法作品600余件,所筹善款40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徐州市爱心医院和社会福利院。在四川汶川大
地震抗震救灾中,徐州书法家热情捐款,捐献作品义卖,先后和画家一起筹得善款45万元,全部交给红十字会。

徐州市书协在中国书协倡导的“书法进万家”活动中成绩卓著,2006年荣获了由中国书协授予的“书法进万家优秀基层单位”荣誉称号,并颁发了奖牌。

政府大力支持,推进文化名市建设 徐州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徐州,其经济的辐射力、吸引力离不开徐州文化的魅力和传播功能。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推进文化名市建设,中共徐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在重视人才、利用人才、发挥人才作用方面措施得力。在政治待遇上,书法家被选举和安排为省、市、县(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者共计41人,让艺术家参政议政。在物质奖励和安排岗位方面,据统计,到2007年上半年止,徐州书法家因在全国书展获奖而获得奖金的有27人次。几年来,先后选拔了4名取得书法篆刻优异成绩的待岗待业人员,到大专院校或列入事业编制的书画院工作,成为正式教师或专业创作员。

“大风起兮云飞扬”。面对大好形势,徐州市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事业上,再次提出弘扬先进文化,重建“新彭城书派”的战略目标。并明确指出,重建的“新彭城书派”将在“伯英体”的基础上赋予更加丰厚的文化内涵。它仍将以南北相融、碑帖相兼为手段,吸纳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其他因素,逐步树立起以雄浑、厚重、恣肆、昂扬为总体特色的地域书风。这一战略目标已被广大书协会员所认同。相信徐州书坛
距大有作为、群星璀璨的时代不会久远。

2007年10月


 

上图、2009年徐州荣膺中国书法名城称授牌仪式鸟瞰 

1.jpg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赵长青在“中国书法名城”授牌仪    式上讲话 /2008年

2.jpg

徐州市文联举办“新彭城书派”论坛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