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汉风、打造精品 努力推动徐州文艺大发展大繁荣

文联定稿发印_Image.jpg

各位代表:

今天,徐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

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大会高度重视,省文联、省作协和市委常委、“四套班子”领导莅临大会。市委书记曹新平同志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徐州文艺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科学分析了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指明了现阶段徐州文艺事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对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曹书记的讲话总揽全局,高屋建瓴,充满关怀,催人奋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慧芬,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范小青等领导的讲话,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信心!

下面,我受市文联第四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四次文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徐州市文联第四次代表大会是1997年11月召开的。1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文联、省作协和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支持下,市文联团结带领全市文艺工作者,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履行联络、协调、服务、指导职能,坚持在开拓创新中激发创造力,在强化服务中增强凝聚力,在奋发有为中扩大影响力,文联工作呈现出大有作为、成绩显著的崭新局面。其中有几个方面的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地级市文联的前列。目前,市文联所属11个文艺家协会,每个协会作品获奖数、国家级会员数,在全省均可排在前三位,平均每年获国家级奖项60多件(次)。2007年至今,市文联连年获得省文联授予的先进单位称号。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新成效

市文联及各团体会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有规模有特色有品位有影响的文艺活动,彰显了文艺的独特作用。

一紧贴实际,讴歌徐州建设的伟大实践。四次文代会以来的15年,是徐州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有历史性突破的15年。伴随发展的足音,市文联积极策划活动,展示成就,大力激发会员的创作热情。2003年,在市委开展的“争做江北‘两个率先’领头羊”主题教育活动中,组织20多位作家召开“培育徐州城市精神研讨会”,并与市领导就此话题展开对话,撰写系列文章在报刊发表,用城市精神引领发展。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号角吹响后,市文联迅速行动,连续4年策划组织“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百名文艺家专题采风”活动,2010年底将采风创作的800余幅作品,遴选出200件,制作20块展板予以展出。同年,市文联、市作协组织“中国作家看徐州”活动,范小青、李小雨、吴泰昌、王剑冰等20多位国内著名作家来徐采风,创作了一批反映徐州特质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著名散文家王剑冰的散文作品《放鹤徐州》在人民日报副刊头条位置发表后,许多刊物予以转载,提升了徐州的知名度。为反映我市棚户区改造成就,我们积极组织“文艺家看棚改”专题采风活动,即兴创作的书画作品赠送棚改居民,反响热烈。2011年底,市文联组织作家赴新疆开展“天山南北徐州人”大型采访,访问近百人次,撰稿数十篇,徐州和新疆媒体共同报道,计20余万字的报告文学即将出版。

二开展主题文艺活动,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市委市政府开展的重要主题教育活动及重大节庆、纪念日活动,都有徐州文艺人的身影。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市文联参与组织了“先锋放歌”万名党员歌咏大会。组织了庆祝建国50周年“祖国颂”大型广场音乐会,庆祝建党8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庆祝建军80周年“祝福军营”慰问演出,庆祝建党90周年“城市美景大家拍”摄影图片展、“祝福祖国舞蹈精品晚会”等。开展了纪念徐州解放50周年暨淮海战役胜利5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市文联、市美协组织20多位会员赴部分县(市)区开展“聚焦新农村”采风创作,创作了一批反映农村新貌的美术作品。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中,市文联自筹经费,组织了徐州文艺成果展,制作150块展板,展出330余幅图片,全面展示了徐州文艺家风采。

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我市文艺家创作展示一批文学以及书画作品,讴歌“有情有义徐州人”。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市文联立即行动,策划“关爱生命——徐州赈灾书画义展”,两天就收到捐赠作品250多幅,10万元捐款当场捐给徐州市红十字会支援灾区。2009年又组织20多位书画家赴徐州对口援建的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富新镇,向灾区群众捐赠书画作品,为援建工作者现场创作作品。2010年德阳市文联书画家来徐,与我们联合举办“铭记·感恩——重建美好家园”美术作品展。之后我市十多位书画家再赴德阳,又作了回访作品展。2006年,市文联与市民政局联手组织我市百名书画家慈善义卖活动,半年内,600多位书画家捐出作品近千件,义卖善款40多万元全部捐给徐州社会福利院,举办的义卖作品展反响强烈。

二、突出重点抓亮点,文艺品牌建设有新成果

一是高质量建成李可染艺术馆新馆。在承担李可染艺术馆新馆建设工作中,市文联克服重重困难,于2007年底建成了国内一流的艺术场所,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300件优秀建筑作品大奖,成为文联及各协会开展活动的主阵地。建成以来,每年举办展览20多次,月平均观众三四千人,其中包括一些党和国家、省市领导人以及许多国内外著名艺术家,成为徐州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并被评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二是成功举办了两届李可染艺术节。2007年12月李可染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市文联成功承办了中国(徐州)第二届李可染艺术节暨李可染艺术馆新馆落成典礼。内容包括李可染书画精品展暨艺术传人作品展;三场李可染艺术学术报告会;央视主持人马东来徐现场录制《百年可染》节目,并在央视三套播出;30万字的《百年可染纪念文集》出版发行。2009年11月,又成功举办了中国(徐州)第三届李可染艺术节暨首届画廊博览会。内容包括李可染和他的老师们国画大师作品展、全国山水画家万里写生作品展、李可染作品临摹大赛三个系列展,吸引观众4万余人。首届画廊博览会招徕全国300多家画廊来徐,交易额300余万元。市文联寻求社会捐助,制作李可染塑像,举行落成典礼。艺术节影响深远,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覃志刚及国内60多位著名艺术家来徐参加活动。

三是成功创建徐州为首批“中国书法名城”。经市文联、市书协积极申报和争取,徐州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卓著的书法艺术成绩,2008年4月荣获首批“中国书法名城”称号,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赵长青等专程来徐授牌。同年12月,市文联在香港、深圳举办了“中国书法名城徐州书画展”;2009年5月,市文联、市书协自筹经费举办了中国书法名城徐州“新彭城书派论坛”,国内书法界十多位重量级人物来徐;同年,市书协组织会员作品赴京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中国书法名城国庆巡礼活动”,徐州被誉为“名城中的名城”。四是成功编纂出版大型文献图籍《履迹——徐州文联60年》。2009年12月市文联举办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为反映徐州文联60年不平凡历程,在李石剑等几位老文艺家倡议下,市文联成立了《履迹》编辑部,历时近两年,于2011年秋自筹经费完成出版,成为研究当代徐州文艺史的宝贵资料。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为图籍题词。文联老领导辛原等老同志及一批艺术家慷慨捐赠自己的书画藏品,热情提供资料,为《履迹》出版作出了重要贡献。编辑部同志又接着为文联老同志佟苏丹、辛原、李石剑编纂了《未悔庵忆往录》《六十一瞥·艺苑耕耘漫录》《彭城乐脉》三部著作,扩大了文联的社会影响。

五是筹备成立“北京彭城两汉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组织了徐州籍在京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联谊会。这是全国第一家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设立的地级市在京文化艺术交流机构。中国文联主席、全国政协主席孙家正等领导同志与170多位在京徐州籍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参加了2012年4月18日的成立庆典活动。交流中心暨联谊会的成立为加强京徐两地文艺工作者沟通联络、施展才华,推动“舞动汉风”工程搭建了一个新平台。六是开拓性工作推进取得四个第一。2009年,成立徐州动漫艺术协会,为全国地市级文联系统第一家。同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市文联增设全额事业单位徐州作协秘书处,这在全省文联也是第一家。2010年,市文联指导成立铜山张集镇文联,为苏北第一家镇级文联,随后沛县、铜山、新沂陆续建立了近20家镇级文联。2011年11月,贾汪区马庄村文联成立,为苏北第一个村级文联。

三、实施精品战略,文艺创作有新突破

四次文代会以来,我市各艺术门类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脱颖而出,精品创作取得突破,尤其是一批国家级重大奖项引人瞩目。市书协在连续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获奖和入选件数在全国地级市名列前茅,书法成绩享誉全国。我市文艺家还获得了2个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3个中国戏剧“梅花奖”、3个中国美术“金彩奖”、1个中国摄影“金像奖”,5个中国电视“金鹰奖”,5个民间文艺“山花奖”。

文学创作佳作迭出。据不完全统计,徐州作家共发表各类作品3万余篇(首),出版专集300多部。其中刘振华的长篇小说《悠悠天地人》,肖俊志、傅连理、王建的长篇报告文学《主人》,王建的散文集《走过最遥远的风景》获紫金山文学奖;叶炜获紫金山文学奖新人奖,其长篇小说《富矿》入围“茅盾文学奖”初评篇目;董尧的长篇传记文学《北洋兵戈》、谢学潮的长篇小说《战徐州》引起较大反响。龚房芳、朱群英、张国志、陈广德、马亭华等多人作品分别获冰心儿童文学奖、郭沫若散文随笔奖、中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等近百个省级以上奖项。两名会员成为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沛县文学创作团、徐矿集团作家群成绩斐然。与媒体合办的“晨报文学奖”已成功举办10届,与彭城书院合办的四季诗会连续举办多年。

书法美术实力雄厚。市书协会员先后获省级以上重要奖项100多个,入选全国大展书法作品300余幅。在第一、二、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仇高驰、曹元伟获奖,翟立新、鹿守璋为获奖提名,马亚、张伟、郭荐等33人作品分别入选;在全国第八、九、十届书法篆刻展中,谢少承、张东明、李守银、提俊丰、鹿守璋获奖,王国宇、陆振勇等为获奖提名,张利等48人作品分别入选。2006年市书协被中国书协授予“书法进万家优秀基层单位”。市书协还编印了《徐州书法篆刻精品集》。市美协杨进民连获三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并获2007“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和第11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王梦彤获2009“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李汉玉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杨正伟、高洪啸、吴江、庄洪生、周林平、袁雪瀚、杜清波、柳方金等分别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大展中获奖。此外,百余幅作品入选国家级美术大展。市美协编印了《徐州美术精品集》画册。

戏剧曲艺好戏连台。市剧协李雪梅、燕凌、王晓红先后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王晓红、朱树龙表演的《走娘家》获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金奖;周广伟创作的京剧《浮生六记》获第11届中国戏剧节金奖;大型剧目《华山情仇》、《水远路长》、《桃花庄》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另有31人次在省“红梅杯”演唱大赛中获奖。市曲协魏云彩师生表演的徐州琴书《刘邦还乡》获第7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提名奖;张乐创作的小品《喊山》获中国曹禺戏剧奖金奖;张巧玲、蒋立侠、吴长青表演的徐州琴书《一个女人三个娘》获文化部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大赛”创作、表演两项大奖。在二至四届江苏曲艺“芦花奖”中,市曲协共获得11个奖项,刘立武获“芦花奖”终身成就奖。市曲协编辑出版了《说唱文粹——徐州曲艺作品60年精选》。音乐舞蹈再展风采。梁国华作词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获国家、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电视剧“金鹰奖”;董瑞华、宋书林、吴广川、胡成彪、孟宪同等创作的词曲作品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董兵的独唱获第九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银屏奖”,周艳获第一届全国农民歌手大赛金奖;马庄农民乐团2007年应邀参加意大利·久里亚诺瓦国际音乐节并获第二名。市音协还编辑出版了《彭城歌萃——徐州解放60年音乐作品选》。在中国舞蹈“荷花奖”系列的“小荷风采”全国第四、五、六届少儿舞蹈比赛中,薛黔星、王敏、王晗、唐玉兰、鲍君梅编导的9件作品先后获“小荷之星”金奖,关玉等编导的3件作品获银奖;群舞《东江水》等4件作品在中国舞协主办的全国首届广场舞蹈大赛中获一等奖。

摄影电视艺术佳作不断。市摄协荣获中宣部、中国文联颁发的“全国首届社会主义新农村摄影展览”优秀组织工作奖。郑云峰拍摄出版的大型画册《永远的三峡》获“中国图书出版奖”、本人获“中国传媒人物大奖”;王铁君获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刘凤亭获中国煤炭摄影贡献奖。在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摄协等主办的国家级摄影赛中,我市摄影家计有百余幅作品入选、获奖。金云钟的作品《幸福》被中央电视台及各大网站、媒体广泛传播,引起强烈反响。市摄协编辑出版了《徐州风光》等多种摄影画册。市视协参与拍摄的电视剧《老柿子树》等7部作品获中国电视“金鹰奖”“飞天奖”,《老柿子树》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汉时明月》等4部作品获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纪录片《干妈》获亚洲电视节最佳纪录片奖;另有50多部作品获部、省级奖项;电视剧《小小飞虎队》《敌后便衣队传奇》在央视热播。

民间文艺动漫艺术成果颇丰。市民协先后编辑出版的《徐州民间歌谣集》获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徐州卷》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并被中国民协定为全国示范本;张丽君、衡瑞霞的剪纸和杨雪梅的布艺作品,获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李树鹏被中国民协授予“全国吹歌大王”称号;曹邦建的指书作品、吴国本的剪纸作品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入围作品奖。市民协多次获优秀组织奖,还编辑出版了《徐州民间文化集》《徐州民间音乐集成》。动漫艺术协会成立两年来,创作的两部作品在省首届原创动漫艺术大赛中获奖。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文艺队伍建设有新提高

一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文艺主力军。目前,市文联所属11个文艺家协会共有国家级会员410人、省级会员1657人、市级会员5931人。全市文艺界拥有省文联委员2人、省级协会副主席2人,省作协理事3人。十几年来,有11人次获得国家、省级荣誉称号。其中,王冰石、刘蔚兰被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会员称号,王冰石并获“第二届中国书协德艺双馨会员”称号;仇少峰被中国摄协授予“全国德艺双馨摄影家”称号;燕凌、王晓红先后获省第二、三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沙凡、郑爱民获中国视协、王海波获省视协“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武爱苹被国家人保部、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郑云峰被中华文化促进会授予2010年度“中华文化人物”称号。3人入选省委宣传部“五个一批”宣传文化人才,14人入选江苏省优秀青年美术、书法、戏剧、曲艺、民间文艺人才。2009年在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之际,我市辛原、佟苏丹等24位从艺工作60年的老同志受到中国文联表彰。

二注重对创作与学术的研讨。15年来,市文联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学术交流、作品研讨会等300多场次,参与会员万人以上。重点活动有郑云峰长江黄河摄影创作研讨会、中国当代小说创作暨刘振华作品研讨会、大型柳琴戏《解忧公主》研讨会、徐州市小说创作反思座谈会,国内美术界权威人士来徐主办的“当代美术创作的学术审视”系列讲座等,为文艺创作提供了理论引导和学术支撑。

三为文艺人才提供交流平台。积极推荐有潜力的中青年文艺人才参加全国、省各类读书班、培训班、文艺讲座等,并承办了省民协第六届“民间文艺青年论坛”和省第15期知名戏剧演员读书班,支持帮助优秀文艺人才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展演和作品研讨会。每年举办二至三次“走出去请进来”的文化交流活动,先后邀请了冯骥才、冯远、洛夫、余光中、王蒙、赵本夫、范小青、龙瑞、杨晓阳、喻继高、尉天池、言恭达等名家来徐传艺。先后与西宁、苏州、常州、无锡、银川、德阳等地市文联联手举办艺术交流活动。2011年,徐州书协十多位会员首次跨出国门赴日本开展书道交流。市文联、市民协先后组织十多位民间文艺家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等地参加当地的中华艺术节活动。市舞协应中国对外友协邀请,组织会员先后赴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参加交流展演。丰县连续多年开展夏季广场文艺演出和“才艺达人”活动;睢宁连续举办了四届综合性艺术节;贾汪区多次举办农民书画展。

四重视青少年人才挖掘。连续多年组织我市青少年参加书画、音舞等艺术考级,连续举办了六届少儿综艺大赛暨全国全省推新人大赛,先后有10万人参加市大赛、5000人参加省大赛、2000人参加全国大赛。2011年,市文联、市作协举办的全市十优百佳文学少年评选活动,吸引了近2000名文学青少年参加。

五、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文艺惠民有新进展

一抓好“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策划开展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校园、走进军营的文艺“五走进”活动。市文联、市舞协连续10年举办了五届徐州市广场舞蹈大赛,每届平均3000人参赛,成为徐州市群众文化的知名品牌。市剧协组织知名演员,每年都开展二至三次送戏到农村活动。市曲协曲艺进校园、曲艺进军营活动年年举办。市书协每年春节都要举办“迎新春送春联”活动,仅2011年春节就有百余名书法家为10个社区的群众书写春联5000对,送“福”字10万张。2010年,十多位篆刻家为全市50对金婚夫妇刻赠印章,彭城晚报予以整版报道。沛县连续多年举办“龙城水乡情”夏季乘凉晚会;新沂连续十年坚持“迎新春万副春联送农家”活动;铜山区每年组织书法家、美术家,把优秀作品送到乡村;邳州市长年坚持送戏下乡,并与睢宁联合举办迎春书画展;徐州矿务集团文联编辑出版了大型系列文艺作品丛书《甲子回眸》。二主动对应承接上级文联的各项文艺惠民活动。2008年1月,接待中国文联、中国影协来徐举办“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康健民及谢铁骊、于洋、杨在葆、王伍福、岳红、王霙、高宝宝等著名电影工作者到沛县为群众演出,并到徐州下水道四班开展慰问。另外我们还多次承办江苏省百名艺术家“百场惠民”演出活动。省内知名演员先后到云龙、鼓楼、泉山、新沂、贾汪为群众送上质量上乘的文艺节目。

六、加强自身建设,文联各项工作有新气象

一强化文联机关规范化建设。15年来,坚持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认真组织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教育活动。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中,注重把学习教育活动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先后建立完善了文联党组议事规则、中心组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部门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在2010年全市开展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中,市文联第一次制订出台了文联内部各部门和各协会绩效考核办法,工作量化管理,激发工作活力。

二强化文联阵地建设。2009年下半年,恢复了文学期刊《大风》,至今已出版9期,注重推出徐州文学新人。2009年,市文联、市民协创办民间文艺杂志《乡风》,至今已出版19期,每期发行近万册,成为有影响的刊物。《文联信息简报》等也起到了宣传推介我市文艺工作的作用。

三强化学习型服务型文联建设。注重开展文联机关人员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从而提高为会员服务水平。仅2007年全年就举办6期文艺讲座。通过提倡机关职工每人学一门艺术、让文联新员工拜离退休老同志为师等多种途径加强机关人员能力培养。同时,市文联积极争取市里特殊政策和特批编制,引进文艺拔尖人才,优化人员结构。

各位代表,15年来我市文艺界取得的各项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及市委宣传部关怀、指导的结果,是上级文联、作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尤其是在座各位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实践充分证明,我市的文艺队伍是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队伍。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文联四届主席团,向为全市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付出辛勤劳动、作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文联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市四次文代会以来,我市著名文艺家王进珊、张之仁、徐艳琴、孔庆泉、冒炘、董路谊、王寄舟、张仲樵、冷冰、刘凤亭、及巨涛、王辽生、王中恩、吴俊友、刘本夫、谢学潮、冯晓舟等先后离开了我们。他们为徐州文艺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四次文代会以来的工作实践,也使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做好文艺和文联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回顾15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做好文联工作离不开“进位”意识。文联不是职权部门,办起事情来相对较难,苏北文联尤其如此,唯有通过对事业的真诚,对艺术的热爱,对人才的呵护来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做好文联工作不仅需要满腔热情,更需要吃苦奉献。只有树立“进位”意识,破除万难,勇于争先,资金不足,想方设法寻求社会支持;人才不够,克服困难整合社会资源。如此,方能有所作为。

各位代表:发展我市文艺事业任重道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一是我市文艺界还存在着一些浮躁现象,文艺精品力作还不够多;二是文艺评论工作有待加强,有些研讨会流于浮夸,不能大胆地开展文艺批评;三是对新生力量的培养还需加大力度,有些艺术门类的人才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四是对协会和会员的联络、协调、服务水平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等。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和解决。

今后五年工作构想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潮正在中华大地蓬勃兴起。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重大决策,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文化强市和实施“舞动汉风”文化工程的发展战略,今年又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这些都为我市今后五年的文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我们在挑战中更加奋发有为地开展工作。

今后五年全市文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揽,充分发挥联络、协调、服务、指导职能,团结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为推动我市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全市文联工作的奋斗目标是:成功实施“舞动汉风”文艺工程,培育特色品牌,出人才出精品,在“文化苏军”建设中争先,在全国及省“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进位,确保省级文艺大奖无空缺,提高国家级文艺大奖获奖率。实现徐州文艺全面领先苏北、巩固在淮海经济区文艺中心地位、力争在全省第一方阵排名前移,迈进全国先进行列。

一、增强文化自觉,担负起建设文化强市的历史使命

建设文化强市是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战略,根据我市的发展实际而提出的重要举措。这是我市今后五年文艺工作的主攻方向,是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市文联及各团体会员要围绕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战略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九次文代会、八次作代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学习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深刻领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一命题的深刻内涵,深刻领会省委关于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是党的工作的一条主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主阵地、推进“两个率先”的一支主力军的明确定位,自觉担当起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光荣使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艺创作,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用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讴歌真善美,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新时期的江苏精神,奏响时代主旋律。

二、繁荣文艺创作,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

徐州是一块艺术的热土,文渊深,文脉长,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成就。我们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徐州文艺人,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进一步传承徐州文艺的优良传统,弘扬徐州文艺的时代精神,繁荣徐州文艺的精品生产,提升徐州文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构筑徐州文艺高地。

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加强引导,培育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争取获得更多国家级、省级重大奖项。

繁荣我市文艺创作,必须紧扣徐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实现“两快两带三先”目标、“三重一大”项目实施等主题,引导现实主义文艺题材创作,组织创作班子攻关,生产精品力作。

通过举办创作研讨会、理论讲座、笔会、读书班、座谈会、“徐州知名文艺家讲坛”等各类活动,促进创作。加强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做到创作与理论同发展,评论与创作互促进。适时成立徐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出版《徐州文艺评论集》。

完善创作奖励机制。2011年,市政府已批准设立政府最高荣誉奖——“汉风文华奖”,市文联将积极组织参与、用好这一奖项,激励文艺创作。

争取建立徐州文艺基金。尝试用好中国银行的汉风通宝融资平台,促进文艺精品生产。继续办好《大风》、《乡风》,使其成为全省一流,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刊物。

三、打造一流文艺家队伍,实施文艺人才建设工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徐州,阳刚阴柔相济,北雄南秀交融,文化神采独具,造就了徐州文艺人吃苦耐劳,敢争一流,质朴大气而又不乏灵气的鲜明特质。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在前人的基础上,培育勇于创新、善于超越、乐于奉献、敢打硬仗,既具时代精神、又有徐州文化特质的徐州文艺家队伍。加大对文艺名家的包装和推介力度,适时开展徐州市德艺双馨文艺家、年度艺术人物、青年优秀艺术人才等不同类型的评选活动。

重视文艺新人培养,珍惜老文艺工作者这笔宝贵财富。想方设法为文艺家多出精品力作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方便。继续搞好李可染艺术馆阵地建设,作出免费为协会会员提供展示平台和交流空间的计划并落实到位。

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引导徐州文艺人自觉担当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使命,发挥自身社会影响广泛的作用,做真善美的传播者、践行者。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杰出的艺术成就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赢得社会尊重、人民赞誉,树立徐州文艺人良好形象。

四、以“舞动汉风”为龙头,实施文艺品牌塑造工程

“舞动汉风”是我市深入挖掘自身特色的汉文化元素资源,体现徐州楚风汉韵、北雄南秀的文化特质而提出的文化建设工程。我们要以此为“龙头”,组织举办“舞动汉风”文艺创作研讨会,挖掘素材,组织创作。同时,带动每个协会、每个县(区)文联结合自身特点,培育至少一个能打响的特色文艺品牌,形成“一会一品”、“一县一品”的格局。条件成熟时,组织“舞动汉风”系列文艺创作比赛。

市文联今后五年要重点办好以下几项品牌活动:1.培育“汉风”作家群,开展“汉之旅”大型采风活动,组织作家沿大汉王朝兴起的足迹开展创作;举办“舞动汉风”大型征文活动及大型笔会。

2.继续挖掘全国各地徐州籍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的资源优势,在做好北京彭城两汉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各项工作的同时,在南京、上海成立徐州籍文艺家联谊组织。

3.继续办好中国(徐州)李可染艺术节,培育这一品牌。适时与中国文联合作,举办汉画像石艺术节。

4.继续打造书画徐州品牌,适时组织“大风起兮——徐州书画境内外巡回展”及各种形式的展览,出版《徐州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集》。组织我市艺术精英创作一批有特色的书画摄影佳作,装点全市标志性建筑物、广场、风景区,提升徐州城市文化品位。继续做好中国书法名城的建设工作。

5.继续组织好徐州广场舞蹈大赛和“彭城啤酒杯”少儿综艺大赛。组织开展“百名小文艺家培育工程”。在继续开展好十优百佳小作家评选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十优百佳小美术家、小书法家、小音乐家、小舞蹈家等少年文艺人才培养工程。

6.继续组织开展好各项文艺惠民活动。组建徐州文艺志愿者队伍。努力使文艺“三下乡”、“五走进”、“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

五、激发创造活力,实施文艺工作机制创新工程

市文联及各艺术家协会要积极改进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的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更好地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探索文艺工作项目化推进的思路,条件允许时推出文艺家签约制度。

建立完善文联主席团和各协会主席团工作条例。文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由文联主席团会议决定。建立文联主席团月工作例会制。探索对文联主席团和各协会

主席团进行届中考核的办法,更好地发挥文联主席团及各协会主席团每位成员的作用。进一步探索文联机关工作量化考核的新措施,提高机关人员素质,增强为会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把文联建成广大会员的温馨和谐之家。

加强基层文联建设。关注和指导具备条件的市内各区、乡镇和大型企业、行业组建文联的工作,不断壮大文联团体会员队伍。

继续巩固和加强文艺阵地建设。完善和提高李可染艺术馆展示、交流功能的窗口作用。继续做好李可染艺术馆文化产业的相关工作。努力把李可染旧居建成文物保护精品。

抓好建立文艺人才信息库、文艺专家咨询库的基础工程建设;做好全市文艺工作和文艺家各类档案资料的记录和保存工作;搞好文联网站建设。

六、做好今后工作的几点要求

文联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动发展徐州文艺事业中担负着重大责任。市文联及各团体会员的全体同志都要清醒认识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和群众对文化的新期待新要求,从实际出发,用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开创徐州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新局面。

一是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与实践发展相符合、与人民呼声相一致的创新意识,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做到在推动工作上有新思路、在破解难题上有新举措、在繁荣发展上有新成效。要及时了解和关注新的艺术形式、艺术品种的发展态势,努力熟悉和掌握科技发展给文艺创作、生产、经营、传播带来的新变化,推进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创新,推动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发展。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创新作为开拓文联事业的前进动力,努力把文联建成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创新型组织。

二是要精心营造团结氛围。要树立全市文联系统“一盘棋”的思想,努力促进市文联与县(区)文联、产业文联等各团体会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在密切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在形成合力中实现整体推进。积极主动地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重视和更大的支持。不同艺术门类、不同艺术流派、不同年龄阶段的文艺工作者都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努力培育徐州文艺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生态环境。提倡文人互勉、反对文人相轻;提倡相互学习,反对门户之见。三是要全面加强作风建设。贯彻中宣部“走基层、

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进一步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对文艺事业充满热情,对文艺工作充满感情,对文联工作充满激情。在繁重任务面前不怕苦,在困难矛盾面前不气馁,踏实勤奋,勇于奉献,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四是要切实增强服务能力。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文艺工作者制度,努力在创作条件、成就展示、艺术传承等方面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努力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层次,增强服务本领。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角已经吹响,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文艺繁荣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发有为,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不断谱写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