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艺术等级考试报名入口

关于书法作品的解释——答朱以撒先生《面对作品 真实表达》

发布时间:2015-09-10 09:48:54 内容作者:

 关于书法作品的解释——答朱以撒先生《面对作品 真实表达》
方德生

拙文《艺术批评的角色》(《书法报》2015年7月28期)见报后,朱以撒先生很快便以《面对作品 真实表达》(《书法报》2015年8月第33期,下称朱文)作出了回应。以朱先生这样的名家能放下架子关注一个普通读者的看法,无论如何都是让人始料不及的,但从朱文行文来看,显然是对拙文的误读,有必要再作赘述。

针对我的观点,朱文认为我的批评是试图寻求批评的普适性,“在全国寻找一个对于书法批评达到如合符契、榫卯无间严丝合缝的角色,让他来主持批评方能服众”,“更严重的逻辑是好比厨师烹调的菜肴不合口味,于是就让他喂猪。” 我真的怀疑自称“面对作品”的朱先生是否认真阅读了我的文字,如果基于我的语境,无论如何是得不出这种结论的!我之所以强调某些批评家放一放手中的批评,加强必要的艺术实践,意在使批评不流入空谈。在当下这个高度分工的社会中,艺术批评已经职业化。既然批评是一种职业,仿佛只要摆弄文字,批评家自身的艺术实践就可以置之不理了。而我则坚持:书法批评家必须以坚实的书法技法实践为前提,好的书法批评家应该是而且也必须是一个好的书法家,这样的批评才能切中要害。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仍然如此。因为批评家写与不写、写的好与坏,对作品所作的评价会有霄壤之别。倘若漫无边际的文学式漫谈也属艺术批评,岂不真是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潭!?我非常诧异一向严谨的朱先生为何如此断章取义,严重曲解我的本意?我没有那么霸道,即使有那个能力也大可不必。既然朱先生能批评仇高驰的作品,作为读者,我又何尝不能质疑朱先生的批评?噢,我忘记了,朱先生是名家,名家的文章自然具有权威性,字字句句都是金科玉律,不容他人说半个不字,否则就是要高贵的学者去干低贱的体力活了!

远在结识仇高驰之前,我通过阅读朱先生的著作而知道其人。我不但读过朱先生诸多见诸报端的文章,还阅读过朱先生的诸多理论著作,如《书法名作百讲》、《腕下消息》、《书法百说》、《中国书法名作100讲》、《古典幽梦》等,我甚至认为在当下书法批评界,朱先生的评论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可阅读性的文章,尽管我对他的一些批评持保留意见。至于仇高驰,并不避讳,是我多年的朋友,我对他的辩护绝非出于“路见不平一声吼”式的哥们义气。我对他的书法路数非常熟悉,也易于评价,这才是我质疑朱先生批评的原因所在。如果真的如朱文所说,认识某人就会影响批评的公正性,但现实生活中,你一定会和别人打交道,而言语便是判断,具有价值取向,这是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否则只能去做装在套子里的人了。
朱文自称其批评“面对作品,真实表达”。毋庸置疑,回到事物本身,把一切无关的细节悬搁起来,是一个严肃的学者应该持有的态度。但这种面对对象自身是有限度的,任何人之于客体,不可能是镜子式的反映,他无法抹去主体所固有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倾向。正如解释学意义上的“前见”,对审美判断所具有的异质性恰在情理之中。无此,便无法对作品进行解释。而所谓纯粹的客观只是龟毛兔角,一味强调自己的客观性只能是一厢情愿。“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芙蓉姐姐始终感觉自己天生丽质,难道她不也是把自己的判断看作是客观的么?朱文所谓的“客观”与“真实”还是由他人评价为好。

从朱先生的诸多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对作品所持的批评标准是作品呈现出的“安静”、行笔的速度要慢,举凡与此不同者,便不入其法眼。正如他对仇高驰的批评,其中一个参照系是清人的篆书,并举出所谓 “篆意”,但何为篆意,从朱文中是看不出究竟的。如果真的不可说,那所谓篆意是否具有合法性就值得质疑了。况且,艺术的发展具有历史性,举例说,作为楷书,如果以北魏楷书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唐楷的话,肯定走向偏执狂!评价仇高驰的篆书也是同样道理。如果朱文执意要我评说仇高驰篆书如何,简单地说,他以其稳健凝练的线条强化了篆书的书写性,并以墨色的变化增加了篆书作品的节奏感,这就是他的高明处。这并非我与他故交才作如此说,而同样是面对作品,说出我的真实感受的。这也绝非朱文批评仇高驰作品无篆意,“基本功差”所能定论的。说的世俗些,这样基本功差的作品又如何会屡次获奖?难道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吗?着实让人纳闷。至于仇高驰其人,还必须由朱先生亲自去真实面对,那样的话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朱文还称,“一个人常年地书写,写得很惯性……但是内在没有神采、筋骨,这种缺陷的存在屡见不鲜。”是的,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浏览一下朱先生近些年的书法批评便是如此:常年堆砌文字,思维已成定式。我真心地劝告朱先生:少写些,写慢些吧,把既定思维格式化,在技法层面多下些功夫,而不漂浮于纯粹文字,坐忘心斋,发现同一作者书写连续性中的“断裂”,往后的批评应该好做些。

朱文在最后不无得意地抄出了沙曼翁先生的一段话——“我认为好就是好,认为不好的我不会骗人”——来让“大家欣赏”,可谓用心良苦!沙老作为当今书坛屈指可数的名宿,对书法艺术创作有着极为精深的理解,我坚信老人家的话不会骗人的。但如果一个书法创作平平,甚至连基本技法都没有过关的人也自称对作品的判断不会骗人,恐怕无异于皇帝的新衣了!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