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我随着徐州市总工会组织的“寻找最美产业工人”采风团,来到了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参观学习。说起徐工,那是徐州市的一张名片,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的广告词“徐工徐工,助你成功”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和徐工人聊天,他们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在2017年12月13日,他们见到了到厂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徐工人牢记总书记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争取人人出彩的嘱托,牢记他对新时代工人阶级寄予的深切期望,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创造了制造业界一个又一个的神话。而今,徐工产品已经遍布全球,徐工集团也跻身世界百强之列,徐工人脸上洋溢的自信和幸福也成了徐工集团最美丽的风景,他们的笑容吸引着我,使我产生了一探他们内心究竟的欲望。
我提前来到徐工集团,在门口等着采风团的其他几名老师。门岗的两位工人师傅刚刚接班,他们一边整理衣着,一边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什么。我好奇地询问,他们告诉我他们是在说昨天的消防演练比赛的事。哪个地方做得不够好,哪个地方配合没有到位,他们说着比划着,我也听出了一点门道。我顺便问他们,知道“产改”的事吗?他们说,当然知道了,这个改革改得好,全是为我们工人着想,只要自己技能提高了,不仅有奖励,还有各种荣誉,谁不希望自己的照片贴上光荣榜呢?他们朴实的话感染了我,下车伊始,我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缕春风。一位师傅开着厂区的小电瓶车把我们送到工作区,我们一行十几人开始走进这个神秘的地方。
工作面上是流水线作业,我们能看到一台机器从一个个零部件最后变成一个巨无霸的过程。流水线上,工人们穿着湛蓝的工作服,带着安全帽,一枚红色的党徽像一团小小的火焰在胸口燃烧着。他们一丝不苟地工作着,他们一脸专注,把一份责任装进了每一台机器之中。后来我们了解到,徐工集团最早源于1943年建立的一家兵工厂,曾经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贡献,今天的徐工人延续了这个红色基因,优先在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新一代的徐工人继承了先辈的革命精神,正在今天的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大显身手,张怀红就是他们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张怀红是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结构分厂的电焊工,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二十年来,他奋战在最艰苦的一线岗位,把平凡岗位当作奋斗人生的战场,把高超的焊接技能当作展示自我的舞台,用无私奉献的热情和执着,铸就了一名电焊工的人生誓言,用默默践行的“工匠精神”诠释了不曾改变的初心。张怀红努力学习,善于创新,带领团队完成降本增效3项、三小八小17项,编制13套课件及标准,2项QC项目荣获国家级QC成果一等奖。注重培养新人,采用“培训+辅导+实战+认证”的行动学习模式,实施具有“人课合一双认证”特点的内训师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350余人次,培养技师6名,高级工24名,多能工50余名,为企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技能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竭尽全力。2016年,他获得第三届江苏省“状元杯”技能竞赛冠军,成为企业焊工队伍的领军人才。后来他又连续荣获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享受江苏省劳模待遇。正如他的名字那样,他怀着赤诚的红色信仰,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描绘着徐工人美好的明天。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了解着徐工集团的历史,了解了他们的科技创新成果。一个个数字标志着他们奋力攀登的艰辛,一座座奖杯也在抒发着他们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豪迈,那种发自内心的主人翁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彰显着这个先进阶级的精神风貌。
李戈是一个看上去十分儒雅的人,更像一个学者。他对徐工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怀,他说他是一个“工二代”,父亲是徐工的老一代工人,从小就喜欢听父亲讲徐工的故事,做一个优秀的徐工人成为了他的梦想。为此他毫不犹豫地在中考志愿上填报了徐工技校。即便是在后来的经济浪潮中企业发展坠入谷底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长期扎根于基层岗位,奋战在调试一线,酝酿着国产大吨位起重机产业快速崛起的美丽梦想。
最让他难忘的是2017年9月,李戈作为主操作机手代表公司参加央视“挑战不可能”起重机三连吊项目。要在亿万观众面前展现徐工产品的效能,对他来说既是荣誉也是挑战。他沉着应对,凭借丰富的吊装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艺,克服重重困难,对吊钩、平台等吊装过程晃动轨迹、距离预判、提前动作,最终凭借高超稳定的操作技能成功挑战完成了起重机三联吊项目。经过25年的锤炼,李戈从一名小小技工,成长为今天的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期间,他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江苏省高职院校类产业教授、徐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李戈是中国企业的骄傲,也是一线普通技能工人的骄傲,他以精湛的技艺和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展现出徐工人“大国工匠”的风范,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大国重器的磅礴力量,他的成功也将会激励、带动更多的技能工人不断自我鞭笞、提升,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在徐工听产业工人讲他们的创业故事,讲他们身边的工友情谊,总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暖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正能量吧。后来和一个在外企工作的朋友聊天,说起这种感觉的时候,他说,这就是大国企的力量,这也是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原因。我深表赞同。
最后一站,我们参观了岳理想技能大师工作室。谁也没有想到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位大师竟然是这么一个年轻人。岳理想似乎有点腼腆,我们问什么他就答什么,只有说到他的电焊专业的时候,他才渐渐兴奋起来。他说,自己来自农村,当初也就是为了找份工作,跳出农门,能安稳过日子就行。后来上了技校,进了徐工拿起焊枪,没想到一干就是十八年。岳理想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平时上班像拧紧的发条,总是不停不歇地干,哪里出现电焊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相信“只有在现场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理念,一年四季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始终坚持在生产一线。公司为他专门配备了办公室,他也只是在整理学习心得总结工作经验时才偶尔回去一下。他的这种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让他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工段长,并于2012年成为一名焊工技能工艺师,后来又升级成为集团级技能大师,并出任“岳理想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那一年他同时获得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面对各种荣誉,岳理想总是说荣誉是大家的,一个人成不了英雄。他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操作课上老师为同学演示焊接操作的一幕。弧光闪耀,焊花四射,伴随着滋啦啦的响声和一股淡淡的焰火气息,一条优美的焊缝展现在他的眼前。进入工厂后,为了快速掌握复杂的焊接技巧,岳理想每天第一个到岗,给师傅打下手,虚心询问每一个焊接要点,反复琢磨尝试,平焊、立焊、横焊、仰焊,一项一项的练;站、仰、蹲、趴,一招一式的学。多年前,为了一个攻关项目,岳理想48小时没有合眼,也练就了站着睡觉的“本领”。师傅也深爱这个朴实的农家少年,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传授给自己的小徒弟。岳理想积极进取,努力奋斗,最后成长为徐工集团电焊行业的领军人物,由他领衔制定的《进一步细化外包电焊工入职鉴定标准》为徐工集团焊工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受到了业内专家的好评。
和我们一起座谈的还有朱小伟等几个工作室成员,他们浑身张扬着的朝气和活力,洋溢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给我们一行十几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的产业工人队伍,这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主力军,他们的奋力拼搏和忠诚奉献都值得我们书写。劳动是美丽的,创造是光荣的,工人阶级是有力量的。结束采风任务走出徐工的时候已是午后,秋高气爽,阳光灿烂,这个充满历史沧桑的“国之大器”仿佛一下子变得年轻起来,她正以昂扬的步伐走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