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
一名80后军人的选择
图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军人和纺织是两个完全搭不上边的概念,你要问军人出身的周超为何会从事纺织行业工作,而且一干就是10多年,又是在离家千里之外的新沂工作。见到了徐州荣盛达纤维制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首届徐州最美产业工人周超,你会找到答案。
出生于1989年的周超,江苏苏州吴江人,身高一米七六,身材敦实。在大学期间积极响应国家征兵号召,于2008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73065部队,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职责,他在部队先后被评为“优秀新兵”,“优秀士兵”。2011年3月退伍后毅然选择来到了徐州荣盛达纤维制品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机修工一职。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周超的爸爸妈妈,二位老纺织工人,从年轻时就在纺织行业工作,妈妈是质检主任,爸爸做销售和采购,在工厂一干就是几十年,一辈子,任劳任怨,直至光荣退休,为纺织事业贡献了一生,耳濡目染,二位老人勤劳周正的品性,无疑深刻影响了周超,为他选择纺织行业坚定了信心。
工作中,有大学知识托底,又有军人的扎实作风,肯吃苦,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由不懂到跟老师傅学习、跟书本学习,深钻精研,他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理论靠自己学习,技术经验也要靠自己实践摸索。他每天都摸爬滚打于机台之间,满手满脸的油污。有时候机器修不好,比较着急,心浮气躁。一不小心不是这里碰伤就是那里碰破了,手上流血是经常的事。于是他除了参加机修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外,还购买大量书籍,从班组到家两点一线,工作、练习是生活的全部,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每碰到检修任务,他蹲守现场观察,虚心请教记录,逐渐熟悉各类机器设备的性能原理、主要作用和检修过程等各种专业技术。经过刻苦的学习和磨砺,他成长了,进步了,提升了,十年里先后被提拔为设备班长、主任助理、主任、生产部工程师、生产车间经理。在这十年中,他始终奋斗在生产一线,积极参与公司的各项技术研发、设备改造升级、产质效提升等工作,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取得了一定成就,获得了各种荣誉。2017年4月,他被徐州市总工会授予“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17-2019年他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纺织行业技能竞赛优秀教练员”;2020年4月,他所管理的设备车间被江苏省总工会授予“江苏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20年12月,他作为“第一发明人”主导创新的“纺织ERP自动监控监测系统”被新沂市总工会、人社局、科技局、经发局及知识产权局联合评定为“2020年新沂市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名单”。
D2
一位生产技术改造创新能手
图片
由于多年奋战在生产一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生产技术,周超参与了公司的各项技术研发、设备改造升级、产质效提升等工作,平时车间生产工作任务重、人手少,他主动放弃休息承担了各项艰难任务,和员工一起积极投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全过程。通过对工艺分析制定,对工艺不断优化和改进,有效提升了车间设备保养水平,将织机运转效率提升至5.6%,月产量提升21.7万米,年效益增加了150.9万元。他总结的技术创新文章、撰写的专利论文等被权威媒体采用。
2015年,周超陪同董事长去韩国大邱纺织厂参观学习,当看到对方采用的都是“首尾相接”方式时,他想:“我们一定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回国以后,他对车间存在的问题进行颠覆性的改革创新,经过不断地反复试验改造,最后成功的完成了此项技术攻关,使车间人均看台数由原来的16台提高至26台,质量由原来的一等品率96%提升至现在的98%,设备运转率由原来的95%提升至现在的97%,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他对车间现场管理更是进行创新和提升,他把精益生产管理系统运用到车间管理上,改善生产流程和流程中的每一个工序,从6S现场管理、节能降耗到员工操作技能、综合素质提升等开展精益生产管理,使车间逐步走上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轨道。同时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及优化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使公司产量、效率、质量都得到明显提高,员工技能不断提升,同时用工成本大幅下降。
喷织车间环境差是纺织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疑难杂症,原来车间里面走到哪都是水汪汪一片,特别到冬天,一有积水,挡车工的鞋子都湿透了。他又对设备进行一系列自主改造创新,形成“真空吸水”技术,最终纺织车间后道成品落地时,布面上的水已全部吸干,地面保持清爽洁净,使整个车间的环境有了大大的提升。他围绕公司核心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创新和工艺优化过程中,申报了“一种喷水织机废边丝断丝自停装置”、“一种喷水织机撬高自停装置”及“一种自带门幅测量的验布机”实用新型专利。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他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和要求更是严格而苛刻,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便一追到底,不找出问题的根源绝不罢休。对于织造行业来说,布面的经柳问题一直是织造厂普遍存在的顽疾,而且是很难解决的一个严重质量问题。但经过他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的试验,设备与工艺反复调整优化,同时对员工操作进行更加规范的技能培训,将这一问题发生率由5%降低到了1%以下,攻克了这一重大而艰难的质量难关,促使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得到了客户的好评。公司产品荣获中国化纤面料优精品金奖,公司经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及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联合评选为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17/2018优秀年度合作伙伴。
D3
我多干一点,工作中的遗憾就会少一点
图片
2013年,成绩突出的周超终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对自己的要求更严了,始终把“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生产管理上,建立并完善各工序奖惩考核办法、职工培训计划,为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经常与职工谈心交流。谁家有困难,哪个员工有情绪,他都了如指掌,并及时给予援助,想办法积极帮助解决,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车间内部的凝聚力。提到他们的周经理,员工们无不敬佩地夸赞他。
在处理工作时,他能够铁面无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任务分工合理、明确到人,培养团队的责任意识和能力。他不断加强员工操作技能培训,定期开展技能竞赛,在整个公司中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2019年,公司进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名单,被评为徐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徐州市认定工业类企业技术中心,是江苏省重点推荐名牌企业。周超所带领的车间被评为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并多次被集团公司评为优秀团队、优秀班组等。同年12月,他带领四名员工参加全国纺织行业金伦杯长丝织造织布工和整经工职业技能竞赛,取得较好的成绩,他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纺织技能竞赛优秀教练员。如今,公司已有18名员工在全国性纺织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由国家职业鉴定机构颁发职业鉴定证书。
在他们生产部办公室,墙上贴着几个醒目的大字: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他工作的十年中,他也正是用他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经常和员工说:“做任何事情不能差一点点,你差一点点,我差一点点,到最后就是差一大截。”他牢固树立“在岗就要爱岗,爱岗就要敬业”这一职业理念,在基层工作中他坚持出满勤,连续多年放弃休假,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每天早上七点多进车间,晚上八点多才回到家里。平时车间生产工作任务重、人手少,他主动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工作,承担了车间各项艰巨工作,与员工一道同甘共苦,共进共出。
周超生性是一个以工作为重心的人,时间长了,妻子难免抱怨。2016年新年伊始,正是生产车间最繁忙的时候,恰逢妻子临产,妻子埋怨他,生孩子总要请一天假陪她吧,他向妻子人耐心解释,公司正在进行新品投产,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在工艺和细节上必须层层把关,而且现在正是生产最繁忙关键的时期,也是公司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多干一点,工作中遗憾就会少一些!妻子看着每天辛苦劳累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的周超,既心疼却也给与了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周超是苏州人,妻子是武汉人,恋爱期间,周超已在新沂工作了,每当说起他们两个人的爱情,周超总是开玩笑的说,妻子是被他“骗”来的,他们在新沂安家生孩子。2016年,正值正月十五。那天他刚值完夜班带着妻子去医院做例行产检,医生告诉他,小宝宝要出生了,他又激动又担心,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出来,索性给小孩取名叫“汤圆”。
现在二个外乡人在新沂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工厂、宿舍成为了他们的二点一线,周超常说,工厂就是自己的第二个家。新沂有很多景点,离徐州城也很近,他却几乎没有时间陪同妻儿逛街、赏美景,他的眼里心里装满了工厂大大小小的事情。工作十多年,除了重大节日,周超很少回苏州看望爸妈,他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厂里。现在妈妈退休后,也经常往返新沂看看小孙子。对爸妈照顾不到,对妻子和孩子,他也是很少陪伴,周超心里充满了愧疚,工作忙起来夜深回家是家常便饭,回来时孩子早已睡着,第二天一大早他又投入了忙碌的工作中,有时一周不回家也是常有的事,妻子已习以为常,但每次他的那种忘我的投入劲和对工作的热爱也深深打动了她。每次面对爸妈和妻儿,他回报他们的就是工作上的成绩,说道工厂,他一脸的自豪和满足。相反的是,在工厂、车间,他对员工却亲如手足,夜班期间接到电话是常有的事,电话一响立马爬起穿衣服回到车间已成家常便饭,他的手机就像热线电话保持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他的每一根神经像上紧的发条始终处于工作状态。
有一次,凌晨一点多,他接到车间员工电话,一名员工在操作时,由于设备失灵,造成手指被打坏,需要立即去医院进行手术。他二话不说,马上起来开车把受伤员工送到医院进行手术,因抢救及时,避免了二次伤害,等他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五点了。还有一次,凌晨两点多,他接到电话,车间突然停水了,造成全厂停产。他连忙赶到车间,和员工一起排查故障,以最快速度找到故障点,使车间正常供水生产。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在公司,在工厂,在车间,他既是指挥员又是作战员,既是领导,又是家人,他又像消防队员随时随地待命,又是救火队员随时出现灭火。十年来,他已成为公司和车间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一个随时都被人需要的人。有人经常问他,每天操那么多心,不累吗?他总是乐呵呵的回答到:年轻,没事,睡一觉就歇过来了,我多干一点,工作中遗憾就少了一些。
这就是周超,一个用青春和梦想书写价值的实干家、车间经理,他用自己的热血谱写着纺织事业,用人生的理想和抱负献给纺织行业,用五彩纺线织就一个军人的五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