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时至今日,郑愁予先生的这首百字小诗被世人传颂了60年。
5月28日,著名现代诗人郑愁予先生在徐州云龙书院主讲《汉字玄意的建筑》。本次讲座,郑先生以具有文明本意、思维能量、德行道场、美学哲理等特质的汉字为例,用诗歌串联,展示汉语言独特魅力与玄妙无疆,体悟形象中的内涵,抽象中的实用,以及诗情画意和人文关怀,提升中华民族的动能与潜能,探索真善美的自然和谐之道。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任教于美国爱荷华大学、耶鲁大学、香港大学等,受聘为台湾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同盟访问教授。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作品有多种欧、亚文字译介。其诗综合古典与现代的美,熔铸中国与西方的真,贯穿着豪放的“仁侠”精神和曲折动人的婉约情韵两种气质神韵,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