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艺术等级考试报名入口

作家进警营 | 狄邦婷:巍巍淮塔魂 悠悠奎山情

发布时间:2021-08-07 00:47:50 内容作者:狄邦婷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抒发感党恩情怀,徐州市公安局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邀请徐州本地知名作家开展“重走总书记视察徐州之路”暨作家进警营活动,相继赴贾汪区马庄村、王杰部队、淮海战役纪念馆、徐工集团,以及贾汪分局马庄派出所、云龙分局王杰派出所、泉山分局奎山派出所、经开区分局大黄山派出所、大庙派出所等地,充分挖掘、深入采写、精心创作,展现徐州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从革命先烈身上汲取力量,把信仰的种子植入灵魂,把红色的基因融入血脉,把忠诚的警魂刻在心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推进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感人事迹,展示公安民警时代风采,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1.jpg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1962年,在红色文化燎原的市区南郊,奎山派出所创建成立,与正在建造中的淮塔依依相望。作为驻守在淮海战役精神发源地的派出所,一代代奎山人从淮海战役精神中汲取力量,让优良传统在全所生根发芽,涌现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徐州市公安局的第一位革命烈士杨光彩、公安部二级英模“肉垫所长”宗德宇等英雄模范;2007年奎山派出所被公安部评为“一级派出所”,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6次,连续十年获评“省级青年文明号”。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流逝的是近六十年的光阴,而留下的却是一幕幕平凡英雄的坚守初心和奉献担当,激励着感动着人们。

1976年,军转民警杨光彩调到奎山派出所任户籍民警。1978年秋天的一个黄昏,杨光彩看到在淮塔北面的山坡上,一位老大娘佝偻着背艰难地拾着柴草。这个大队的生活富裕,他很诧异老人怎么会独自上山拾柴?前去一问才知,原来她与儿子早已分开生活了九年,供应的煤炭仅够儿子一家烧的,自己只好上山拾点柴草做饭。杨光彩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责怪自己的工作没有做细致,几天后就帮老人办好了分户手续,又跑到供销社办好煤炭本,亲自给老人送去。

然而,这位人们口中亲切念叨的小杨,却于1981年一个春寒料峭的凌晨,在追捕一名逃犯时,与犯罪分子搏斗中英勇牺牲。

杨光彩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的一生像他的名字一样,又是光彩的。在淮海战役精神和英模力量的感召下,一代代奎山人用心保平安,用情暖民心,用爱铸警魂,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2013年6月16日16时许,一名女子站在市中心医院8楼楼顶欲跳楼。时任奎山派出所所长宗德宇紧急赶到现场后,趁着女青年接民警的劝说电话、注意力分散的时机,他爬过楼顶围墙,逐步接近了女青年。女青年发现了他,顿时情绪激动欲反抗跳楼。就在这紧急关头,宗德宇直接从围墙上一跃扑下,将女青年牢牢揽住,为了保护她落地时不受伤害,将自己的身体当成“肉垫”,垫住欲跳楼轻生的女子。

女青年安然无恙,宗德宇却因腿部多处粉碎骨折、膝盖骨碎裂进行了5个多小时的手术。但当得知女青年打消了轻生的念头,他欣慰而坚定地说:“一个膝盖换回一条生命,值!”

宗德宇甘用血肉之躯作护盾舍身为民,被千万网友亲切称为“肉垫所长”,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栏目、各大网站纷纷报道了他的事迹,

奎山派出所地方并不大,却出了两位公安部的二级英模。在一个派出所能出两位公安部二级英模,并不是很常见的,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这是偶然的吗?

站在派出所荣誉榜前,教导员张译之说道:“公安部英模为什么会在奎山派出所出现?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传承。”

在奎山派出所,不光有公安部英模,还有很多很多典型榜样。像社区民警“老黄牛”马建华、56岁的巡逻民警南尚友、诠释“爱民温度”的王玮……

59岁的马建华根植社区23年未曾有丝毫懈怠,他积极弘扬和践行淮海战役精神,工作中一马当先冲在前,矛盾纠纷巧化解,铁骨柔情暖民心,他把心沉在社区,他想法设法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被群众称为暖心“马大哥”。

提到马警官,奎果社区詹某夫妇总会感动万分。去年马建华在下社区走访中了解到,詹某一家生活十分困难,夫妻双双残疾,不仅要照顾卧床的老父亲,还要抚养上初中的儿子,一家四口仅靠老父亲微薄的退休金过活。他替詹某写了低保申请,多方协调,最终帮助詹某办下了低保,领到了补助金。詹某夫妇感动地说:“马警官是咱们社区百姓的贴心人!”

56岁的巡逻民警南尚友默默无闻几十年,现在还是每天接处警,忙到凌晨两三点都是常事。在工作中他善于创新,通过采取相向对穿巡逻、环绕反复巡逻等方式开展不间断实时守护,并提出“定点”+“车巡”,“重点路段巡”+“全天候巡”等多种巡逻模式,将动态巡逻与静态值守相互配合,形成了覆盖全辖区、无缝对接的网格化治安防控体系。

“感谢王玮警官帮我追回12000元血汗钱,以后,我再也不会贪小利上当了……”从警15年来,民警王玮忠诚践行初心使命,用真情诠释“爱民温度”。他曾在办理一起打架斗殴案时,凭借敏锐的职业直觉,连夜循线深挖,攻坚克难,最终识破嫌疑人真实身份,抓获潜逃十八年的杀人犯李某平。他在奎西社区“梳网清格”时,了解到独居老人的情况,把自己的联系电话贴在老人电话上,嘱咐老人有困难要及时电话联系,每个月还坚持登门走访慰问,确保老人生活平安,老人们常常紧紧拉住他的手感谢。

孩子被狗咬伤又突发疾病,命悬一线万分紧急,接到报警后他们以最快的速度送去医院抢救使其脱离危险;四岁半男童走失家人崩溃,他们倾尽全力帮助查找,四十分钟后,在大家的努力下,孩子终于回到了家人的怀抱;深夜里趴在车底换轮胎,只为帮助遇困无助的群众;寒冬里跳入冰冷的湖水,只为救起那不该逝去的生命;连续加班熬夜是基层民警的常态,血压超过临界也从未想离开自己的热爱,不计个人得失,一如既往奉献。他们在入党之日过政治生日,提醒着每一位党员不忘入党时的初心。

急民所急、想民所需、解民所忧——一面面锦旗、一面面奖牌摆满荣誉室,这是辖区群众的信赖和认可,更是一代代奎山人的执着和坚守。

近年来,奎山派出所进一步深挖淮海战役精神,整合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锻造忠诚为民警队。组织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重走红色路线、重温入党誓词、追寻红色记忆,并邀请淮海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来所宣讲革命优良传统。

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从居民最期盼的地方抓起,该支部坚持将为民初心落实于工作中,全力打通服务辖区群众的“最后一米”。探索建立“党格+警格+网格”模式,聚焦“三降一升”,创建平安辖区。所长洪海龙介绍说,“今年以来,辖区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55.12% ,违法犯罪警情数同比下降43.43%,破案率同比上升21.7%,考核成绩排在分局前列。”

在奎山派出所党建文化墙上镶嵌三个醒目的大字——“城”“承”“诚”。“城”——红色之城,众志成城;“承”——传承红色基因,承担平安之责;“诚”——忠诚于党,诚心为民。这寓意深远的三个字,诠释着在淮海战役精神的感召下,“忠诚、为民、律己、争先”的坚定追求。他们的初心使命和勇气担当,如同奎山派出所院内年年迎着料峭春寒盛放的红梅,遥遥地向着翠柏环绕的淮塔深情致意。